从写手到巨星_第426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6页 (第1/2页)

    “这个纪录片还蛮特别的!”

    “比以前看过的纪录片都要好看,而且能看得懂!”

    “这年轻人真厉害!”

    “这个纪录片虽然没有以往的那些纪录片宏大的场面,但却让人感觉更加震撼!”

    “以前也知道咱们用的陶瓷大概是怎么烧制出来的,但没想到这其中还有着这么多说道!”

    “这小伙子的字和画真好看,手也真巧!”

    “……”

    对普通中老年人来说都是最直观的感受,觉得好看,有意思。而对于同样锁定这个时段观看的一些业内人士来说,这短短60分钟的震撼可是用无数惊掉的下巴和咋掉的舌头来堆积出来的。

    这其中涉及到了太多的技法,有很多现在流传着各种高级技法,也有着很多只有几个人会的古技法,更有失传的技法在其中,这些技法连顾老等人都恨不得拜师求艺,更何况他们了。

    原本这个频道的年轻受众是非常少的——大多数会守着电视的也一般都是在等这个时间段的各大卫视的王牌综艺——不过这次倒是有一些年轻观众,这些人自然都是冲着侯牧云来的,通过电视也通过网络端,如同观看侯牧云秀技能的直播视频一样,各种握草各种握日各种震惊。

    相对而言,在电视台播出的时候观看人次还真没有网络更新之后的人次多,甚至可以说不是一个量级的。

    《指尖上的华夏》网络播出平台有两个,一个是央视网,一个是奇异果。单单是奇异果,在24小时之内的播放量就达到了8000多万,紧接着在第二个24小时更是破了2亿,也就是说第二天的播放量反而要比第一天的多。

    第一天可以说是侯牧云的金字招牌影响力带来的,而第二天则更多的还是口碑!

    围脖上的话题量非常大,豆瓣评分在第一天近5万人的评价中一直保持着9.9,而知乎上则是更多的关于该纪录片的各种专业方面的讨论……

    播出的时间9月30日,次日就是十一长假,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这一期的纪录片播出是多多少少影响到了十一长假的。

    杭城一家陶泥馆。

    “今天这是怎么回事啊?人怎么这么多?”

    “是啊!以前五一十一或者周末,虽然也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DIY,虽然有时候也偶尔爆满,但绝对没有今天这么夸张的啊!今天一点多就爆满了不少,这几个小时了,来问有没有位置的家长络绎不绝啊!瞧门口这长龙排的,什么时候咱们店门口有这么壮观的场面了!”

    “店长,你终于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这怎么就突然有这么多人来学制陶了啊?”

    “我也是刚知道!别说我们这家店了,今天整个杭城的陶泥馆全部都爆满了!知道怎么回事不?因为侯牧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