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8页 (第2/2页)
6颗! 感谢雪霁天青的地雷1颗! 感谢夏薄荷的地雷1颗! 第175章 五月。一桩大案, 震惊朝野。 此案的案发地点却不在京城, 而是在承郡。其实说起来也不是什么人命关天的要紧事,却因为同时牵连着宗室、朝臣和后宫, 引得上至士族官绅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关注。 报案的是承郡的郡守程昱。他的手下在巡夜时, 抓获了一个意图毁坏水库大坝的歹人。此人既是被官兵当场抓获,理应就地审判。可偏偏此人背景深厚,不仅是敏郡王府的教席,眼下更是镇国将军府的座上宾。 郭怀仁前脚落案, 镇国将军后脚就来要人。吓得那承郡郡守押着人犯从后门逃走,一路来到京城, 跪在督察院门外哭号。 这一哭, 竟把谢仪谢阁老给惊动了。 谢阁老是什么脾气?那可是个锐意革新、敢作敢为的主。他当即下令,命刑部以干扰公干之罪, 将镇国将军朱贵押回待审。然而这命令刚一发出去, 就被太后一道懿旨给追了回来。 事涉宗亲。后宫的态度,一目了然。 谢阁老岂是轻易就肯低头的。他当即给皇帝上了一封奏疏,洋洋洒洒六千余字,大致意思就两个。第一,宗室乱政是国家大弊;第二,后宫干政是亡国之兆。 这份奏疏说是上给皇帝的, 其实就是给太后看的。据说太后看完之后勃然大怒, 当场撕了个粉碎, 丢在火盆子里烧掉了。 奏疏既然被烧了, 上面的内容也应该一并成了绝密。可不知是什么缘故, 一份誊抄的版本,在士子和学生们中间悄然流传开来。 “要么说这谢公不愧是榜眼出身。这等文采,我等读一辈子书也难以企及啊。”有学生叹道。 “看了半天就只看出个文采来,兄台可真逗,”另有人说道,“这里头的门道,你们竟没发现么?” “什么门道?” “谢阁老这是要挟持整个朝廷,逼迫太后还政于内阁了!” “这……能成吗?” “我看未必,”又有人笑道,“谢阁老以雷霆手段主持吏治改革,得罪了不少官员。这时候还有多少人会站在他一边,尚不可知。更何况……内阁还有个韬光养晦的唐阁老。保不齐又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外间人讨论得热闹,里间人听得也是饶有兴味。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元朗仔细在舌尖咂摸着滋味,笑道,“这典故用在这儿,可正合适。” 唐挽的心情可不似他那般轻松。 今日是五月十八,距离程昱夜访唐挽也才过去了五天,比唐挽计划中的时间整整提前了十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