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6页 (第1/2页)
太后挑眉:“谁让唐阁老生这么大的气?” 凌霄将药膏的盖子拧上,交给雪莺,又取了帕子擦手,道:“太后您想想,这普天之下,谁还能跟我家老爷叫板呢?” 太后恍然,当也只有谢仪了。 太后笑着摇了摇头:“这两人,倒让臣工们看笑话。可知是为了什么?” 凌霄想了想,说道:“我一个妇道人家也听不懂,只听说什么开海、什么建城的,总之是吵个没完。我家老爷气得饭都吃不下,这才告了假,躲几日清净。” 此时此刻,被卢凌霄形容为“吃不下饭”的唐挽,正坐在望嵩楼的一层的角落里大快朵颐。 真正吃不下饭的人,其实是陈延光。 他久在行伍,早就习惯了风餐露宿的日子,对京城的安逸适应不来。进京不过十余日,已经觉得日子要淡出个花来。他实在是坐不住了,今日下定了决心来找唐挽要个结果。正巧唐挽也正在府里憋得难受,索性拉着他一起出来打打牙祭。 “唐……公子”陈延光眼看着唐挽风卷残云一般吃掉了半只烤鸭,才终于找到机会张嘴,“你到底什么时候放我去西北?” 唐挽扬起一支油光闪闪的手指,在他面前摇了一摇:“时机未到,稍安勿躁。” “你说的时机到底什么时候到啊!”陈延光怕周围人听见,不得不压低了声音,“西北边防松弛已久,我回去了还需要时间整治。现在军粮也有了,兵部也在您手中,我不明白到底还在等什么?” 唐挽扬眉,朝陈延光做了一个嘘声的手势,眼神往一边飘了飘。 不远处的桌边,几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正在那里清谈辩论。 唐挽聆听了一会儿,道:“原来是太学的学生们啊。” 自从学政改革之后,将国子监和太学的职责做了重新的区分。将授课讲学的职责全部划归太学,国子监只作为天下学政的最高机构出现,职责主要有三: 其一,统领各州、府、县官学,定期对所教授的课业进行评级审查; 其二,监管各地私学,对教学效果优异者予以奖励,对滥竽充数者进行取缔; 其三,进行“学士”评定。朝廷对在各个领域有突出建树的学者发放俸禄,每年十个名额,级别与翰林院学士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评定的学者并不仅限于“经学”一类,农学、算学、商学、工学等实用学科也参与评定之中。 此政令一出,对学界无疑是极大的鼓励。大庸本就私学兴盛,书院为了获得朝廷的嘉奖,主动配合进行学术考评。其中有三家书院进入了首批嘉奖名单,分别是山西临清的花山书院、福建云城的白马书院和安徽大名的岳易书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