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7页 (第2/2页)
处事方式,一定会在保全唐挽的前提下也保全闫党的利益。咱闫首辅算人心也是算得很准的。 文章里还有几处留白: 1,卢凌霄身边的侍女青鸾去了哪里。 她的时间线从苏州开始,跟着凌霄经历了京城再到花山,最后一次出现,是跟着凌霄去往洛阳,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她的身份背景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做个猜想,hint:凌霄的人设背景有一部分张春华(司马懿之妻)的设定。 2,闫让的结局是什么。 这个应该不难猜。 文里还留了许多细枝末节,十黛在这儿就不一一列举啦,大家随缘找找看~啾咪~ 第185章 “建成六年”成了后世史官笔下最偏爱的年份。元月, 东阁党和翰林党相继成立,大庸正式进入了由党派执政的新时代。 东阁党的党首是内阁阁老唐挽。唐挽兼掌兵部,又有户部尚书冯晋阳、工部尚书孙钊为主要成员。故而东阁党所推行之政令,多与国防军政、财政税收和大型工程有关。 翰林党的党首是内阁阁老谢仪, 另有阁老楚江掌礼部事、阁老褚春彦掌翰林院事。故而翰林党所推行之政令,大多关乎吏治、学政、民生秩序,与市井生活息息相关。 其实这两个党派本各自有个好听的名字。只因唐挽获封东阁大学士, 世人常以“东阁”来称呼她, 也就顺便代指了她的党派;而翰林院七成的学士都加入了谢仪的党派, 故而世人便以“翰林党”呼之。至于这两党原本叫什么, 也没人在意了。 有了党派, 便要招收成员。稷下学宫的讲坛则是最好的阵地。各个党派的要员纷纷登台宣讲,都想将自家的思想和政策广泛传播,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各学派的名士自然是首先要争取的对象, 他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学生们的选择。学生是未来朝廷的新生力量,哪个党派能获得更多学生的支持,就代表着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们代表着未来, 而官员们则决定了眼下的实力。 数十年来习惯了独善其身的大臣们, 终于又开始了交流和走动。曾经被明令禁止的聚会、私宴,也随着这一年的春风重新回暖。人人张口谈学派,闭口谈思想。党派再也不是羞于启齿的裙带关系,而是同道中人的归属。 二月, 唐挽主持召开东阁党第一次内部会议, 推选了党内要员、确立了具体的章程, 也统一了下一步的朝政计划。众人一致认同西北的国防是重中之重,大庸中兴必先驱逐外患。其□□议五条,一议兵,二议将,三议团练乡兵,四议守城堡,五议整饬京营。此处不是朝堂,没有那么多拘束,众人纷纷畅所欲言,直抒胸臆,倒是聊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