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页  (第1/2页)
    中国自古就有传记叙述的传统,其中太史公司马迁更是堪称一绝。《史记》为后世留下了以项羽、刘邦为首的一批秦汉时代人物的事迹,个个鲜活无比,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sao》;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则以散淡的笔触勾勒出魏晋人物的佚闻逸事,也同样生动有趣,令人读后产生不尽的遐想,甚或大发思古之幽情。与秦汉、魏晋相比,宋代的传世文献典籍极为丰富,正史、野史、文集、笔记小说、方志以及石刻的墓志、神道碑之类,不可胜数,这便为后人了解宋朝人物及其时代背景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笔者不揣浅陋,于读史治史之余,欲追慕太史公之所为,遂选取宋代若干代表性的文臣武将,落笔成文,再汇集成册,是为《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需要说明的是,为读者阅读方便的考虑,本书将所有引文注释省去。如此一来,固有别于通行的学术论著,不过内容材料却皆取自各种史料记载(见书末参考文献),不敢妄加杜撰。诚恳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二〇一一年冬    目次    自序    开国元勋赵普    状元宰相吕蒙正    吕端大事不糊涂    亲将张琼与杨信    名将郭进    猛士呼延赞    士林豪杰柳开    名相寇准    鹤相丁谓    权相吕夷简    宋庠、宋祁兄弟    庸将张耆与杨崇勋    诗书之将刘平    儒将张亢    大帅狄青    边臣王韶    蓝田四吕    附录:书中人物年表    参考书目    后记    再版跋语    开国元勋赵普    若论宋代的开国元勋,赵普无疑是文臣中分量最重的一位。到宋朝第三代的真宗朝,按照新修订的礼仪制度规定,要确定两位陪祀太祖庙的大臣牌位,朝议推选的头一位就是赵普,视为文臣代表;其次是曹彬,作为武将典范。这可是对已故臣子的至高礼遇,非先皇时代最重要的功臣,绝无可能享有如此配享的殊荣。    自古及今,全面评价一个活着的人,从来都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政治人物。因为牵扯的关系太多太复杂,这就有了盖棺定论的解决之道。赵普死后被追封为韩王,已表示朝廷对其尊崇,而在身后数十年又获得配享太祖庙的待遇,就更有了公论的意思。然而,赵韩王其人其事其影响,还是过于复杂,本朝人的评价其实也只能说是点到为止而已。    一    古人云英雄不问出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尤其是遭逢乱世之际。赵普便是一位来自民间而后影响宋初历史的风云人物。    赵普,字则平,生于公元922年。这一年距唐代灭亡仅十五年,却已是五代中第一个朝代的后梁末世。此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