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 (第22/22页)
起身来,直奔潘公卧房,到得门口,却又遽然住脚——是巧云在里面。他有些踌躇,不知该不该踏进门去。 迎儿眼尖,扯一扯巧云的衣服说:“三郎来了!” 这一来,彼此便须招呼。“嫂嫂!”石秀垂眼问道,“老人家怎的病了?” “自道是昨日多吃了两块rou,又吹了风,积食受寒,一下子发作了。”巧云答道,“刚服了药睡熟。” “是哪个医生的药?” “不曾请医生。”巧云又说,“爹不许!只教照‘惠民医局’的方子,煎一块神曲来吃。” “老人家上了年纪,有病不当耍处。”石秀说道,“嫂嫂,我看还是请医生来的好。” “说得也是——”巧云没有再说下去。 石秀想不出她因何欲言又止,此时也没工夫去琢磨,只是追问一句:“嫂嫂若是以为该请医生,便宜趁早。” “那就劳动叔叔了!” “该当是我的事。”石秀说完,随即转身,上街去请医生。 请的是石秀一个相熟的医生,姓马,在汴京做过医官,精于内科,外号“马一帖”。一诊了潘公的脉,不言不语。到得客厅落座,石秀忍不住动问:“马先生,你看潘公这病可不碍?” “怎说不碍?”马一帖看着巧云问道,“这位小娘子是?” 石秀怕他弄错身份,赶紧抢着答道:“是我嫂嫂!州衙门里杨节级的娘子。潘公膝下,只有这位掌珠。” 听得这一说,巧云便福了福,一面拜托:“千万要请先生多多费心!” “我没有不尽心之理。不过说实话,潘公这病不好,只怕会成伤寒。”马一帖郑重叮嘱,“千万要细心服侍,饮食上头,更要当心。” 说着提笔开了方子,说是服了药,若能退烧便无大碍,不然须费手脚。服药之后,情形如何,着石秀到晚去说与他知晓。 “是了!”石秀应允,“到晚我必来向马先生请教。” 等医生一走,石秀匆匆忙忙去抓了药来,在廊下亲自看着迎儿煎好汤头,捧到里面,只见潘公面红如火,望见石秀,豆大两滴眼泪滚了出来。 “咦、咦!”石秀装得极不在乎,“你老人家好端端伤什么心?” 潘公摇摇头不响,等石秀把他扶了起来,服了药重又睡下。只听巧云在外面喊:“迎儿,你来!” 潘公望着迎儿的背影,眼泪又滚了出来。“唉!”他叹着气说,“三郎,你哪里知道我心里难过!平日不觉得,到这时,才显出心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婿又姓别人的姓!看我今日有病痛在身,却没有个知寒着热的亲骨rou在旁边。想想天下做父母的,真正叫人寒心。” “你老人家休如此说!”石秀说道,“大哥一早上衙门,还不晓得你身上不爽;嫂嫂等家务完了,自然会来陪侍。此刻有我在这里,也是一样。” “是啊!”潘公收泪点头,“多亏得你!总算我老眼不花,看出你的好来。三郎,若是我这一遭闭眼去了,你总须念着你我的情分,休得散了。你嫂嫂那里,看我的面上,多多担待。” 他们一老一少,在里面谈得情殷意切,窗外有个人却听得大不是滋味,这个人就是巧云,听见她爹爹的话,心中不服:石秀一个外人,却拿他当至亲骨rou看待,自己亲生女儿,倒说是“泼出去的水”,真正悖悔气数! 因为这样便不肯进房去了,一则是自觉没趣,再则是跟她爹赌气,扭回头就走。回到自己房里,气鼓鼓坐了下来,好半天不开口。 迎儿看在眼里,自然奇怪,少不得要问一声。巧云一肚子的委屈,倾泻而出,埋怨了潘公,又骂石秀假献殷勤,不怀好意,说不定存着图谋她家家产的打算,冷笑着说,早晚要把他撵了出去,才得安心。 这话说得过分了,迎儿向着石秀,有些不平,而且也怕巧云真个与石秀作对,彼此破了脸,惹出一场大祸!所以此刻不能不劝。 “大娘子!”她低声说道,“石三郎是知情理的人,你还是让他一步,彼此相安的好。”她的声音更加低了:“海师父的事,恐怕他也有数,曾问过我来。” 这一说,巧云顿时变色,听迎儿细说了石秀问她的话,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半晌作声不得。 “这几日稍微做忌些。”迎儿又说,“真个弄出事来,大娘子不得了,我也不得活!” 巧云口虽不言,心里自然也害怕,所以一连七八日,都烧的是红梗子的香。 这七八日,潘公的病好了七八分,只是身子虚弱,睡在床上的时候多。这日好太阳,又没有风,潘公起身坐在廊下,叫迎儿去唤了石秀来有话说。 “三郎,”他说,“腊月近了,趁这几日天气晴和,你下乡赶猪去吧!” “是了,我早有此意,只以你老病还不曾好透,不放心!” “不要紧了!你尽管放心好了。” “是了,我明日就走。” 于是潘公唤巧云兑了银子,交与石秀。次日一早,石秀拜别潘公,挽个包裹出门,走到街口四面望一望没有什么熟人,便撒开脚步,直奔报恩寺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