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_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2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29节 (第4/4页)

不是?”

    梅书记直摇头:“你有理,我说不过你。这么大个事我得好好想想。”

    他都不知道找余思雅回来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本来只是想解决饲料问题,结果她一下子给他出了这么大个招!

    第85章

    “余厂长,你回来了!”小李看到余思雅突然回来,非常高兴。

    余思雅笑着说:“对,正好回来办点事就顺便回厂子一趟,月底没什么事我就不回来了。”

    小李赶紧翻出工作日志,将这段时间厂子的工作汇报了一遍。

    余思雅听了之后觉得没有大问题,点点头:“很好,你把厂子打理得很不错,我很放心。让杨会计过来一趟,我要看看这段时间养殖场的账目。”

    小李赶紧出去把杨会计叫了过来。

    余思雅接过账本,查看了主要的进项和开支,核对了一下数目,都对得上后,便将账本还给了杨会计,笑道:“辛苦了,杨会计,回头省城那边楚玉涛把门市部的账本带回来,你再做个总帐,放在资料室里,以备将来查询核对。另外,从账目上支五万块给我,我走的时候要,这笔钱是用来建厂房的启动资金。”

    杨会计很意外,多问了一句:“余厂长,咱们又要建厂房吗?”

    余思雅没多说:“有这个计划。”

    新厂房要建在省城,这消息一出,最先轰动的肯定是全公社的知青,尤其是那些没能进养殖场,又没考上大学,只能继续种地的知青。看到回城的曙光,这些人还不得什么法子都想出来啊。

    余思雅不希望再引起sao乱,下半年就会有知青给中央写信,然后开启知青返城的大浪潮。这些人渴求已久的回城即将实现。

    虽然公社里本省知青居多,但也有许多外省的知青,有了更好的选择,能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边,只怕到时候很多人就看不上养殖场这又脏又累,待遇也一般的工作了。

    与其提前招了人,到时候这些人又要离开,多增加工作,不如一开始就避开这个环节,晚些公布答案。等知青返乡的通知出来的,再宣布建分厂的事,如果那时候,还有知青愿意去厂子里工作,只要干活勤快,人品不错,也都可以接纳。

    杨会计看余思雅的样子,可不像只是有点计划。但他到底不是余思雅的嫡系初创班子,在余思雅面前说话没小李他们那么随便,想了一下,高兴地说:“那可真是个大好事。”

    “是啊,麻烦杨会计让马冬云过来,我有点事情要问她。”余思雅微笑着说。

    杨会计这才好奇地走了。

    不多时,马冬云进来了,笑眯眯地看着余思雅:“余厂长,你可算是回来了,你这一走,我们就总感觉厂子里少了点什么。你一回来,咱们就安心多了。”

    余思雅睨了她一眼:“别贫了,问你正事呢,羽绒服的进展怎么样了?”

    她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她可是答应了高市长要将羽绒服厂开到省城,可不能失言了,否则以后还怎么找高市长给她开绿灯。

    提起这个,马冬云有点头大,都几个月了,做出来的羽绒服还是不能让人满意。

    “比较厚重,最主要的是会钻毛,目前已经制出了几件成品,但我感觉穿上之后,恐怕要不了两天身上就会沾满鸭绒。”

    余思雅没泄气:“有成品了啊,很好,我去看看。”

    到了隔壁楼,余思雅见到了马冬云说的羽绒服,总共四件,挂在架子上,从深红到浅棕,用了好几种颜色的布料,但效果都不尽人意。而且更关键的是,这羽绒服不像后世那么轻便,反而非常臃肿。

    这样的羽绒服,余思雅感觉自己是不会买的,穿上跟裹成一个球有什么区别。那还不如买棉袄算了,棉袄更便宜点。

    赵师傅看余思雅一直盯着羽绒服不吭声,心里打鼓,愧疚地低下了头:“对不起,余厂长,咱老赵没本事,做不出你说的那种羽绒服。要不,还是算了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