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34节 (第2/3页)
她挨个给名单上的厂子打电话,询问车子的状况和价格。 可惜结果不是很如意,连续打了三个电话,对方厂子的车子都是用过好些年的,其中有个想出车子的厂子还是石子厂的。他们的车子长期拉石子,都用了七八年了,磨损可想而知,还要价两万块,简直是把她当冤大头。 可见,并不是每个打电话来的人都抱着善意,有些甚至是想来捡便宜,坑她的。 余思雅在电话里没翻脸,客客气气地说要考虑一下,挂断电话后就将这家厂子从备选名单中划掉。 连续打了四个电话,结果都不大令她满意,这些车子要么是开了很多年,要么是价格太贵。 等楚玉涛来的时候,余思雅都还没选到一辆相对还可以的车子。 “余厂长,你还有事要忙吗?那我晚点过来。”楚玉涛见她还在打电话,便说道。 余思雅将电话放了回去:“不用,就打电话问问有没有合适的车子,这个事不急,你进来吧,账本带来了吗?” “带来了。”楚玉涛将两本账本放到办公桌上,简单地说了一下情况,“二门市部虽然是上个月才开业的,但上个月的业绩已经超过了一门市部。” 两个门市部都是买的,属于厂子里的固定资产,没有租金,开业后就只剩人力成本。余思雅将他们的工资提到了三十块一个月,年底的奖金另算,所以两个门市部目前看起来,大致的成本就差六十块,可销售额却差了五位数。 余思雅接过账本翻开,边看边说:“很正常,火车站这边人流量更大,消费能力更强。” 她看了一下账本上的数字,扣除掉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四月两个店铺有七万多的盈余,算是纯利润。这个数字对他们只有几百人的小厂子来说不错了。 “很好,上个月的盈余,留五万块,其他的打到厂子的账户上,用作厂子里的流动资金。”余思雅很快就将钱安排好。 楚玉涛点头,问余思雅:“我听杨会计说,你这边上次也从厂子里拿了五万块,咱们厂子是要有什么新计划吗?余厂长,我没质疑你的意思,就是想有什么是我能做的,如果不方便,就当我没问。” 楚玉涛不是多话的人,主要是他现在在省城,消息也不大容易传回公社。余思雅便没瞒他:“没什么不方便说的,我答应了高市长,要在省城建分厂,这笔钱是建分厂的启动资金。” 她放谁鸽子也不能放高市长鸽子啊。 “啊?”楚玉涛吓了一跳,“这……咱们厂子,这是要搬到省城吗?这,这太突然了!” 余思雅淡淡地说:“这个事梅书记也知道,领导们都没意见。”所以你们也别废话了。 好吧,楚玉涛没话说了:“那就好,我只是太吃惊了。地址选好了吗?” 余思雅摇头:“还没有,过几天我去找高市长要地。” 楚玉涛看着她淡定的表情,有些无语,她可真敢说,当然,更敢干。 “要我陪你去吗?” 余思雅想了一下答应了:“也好,咱们乡下建厂房,二门市部建房子,你都参与了,大致知道各种材料的价格和人工费。回头你跟小元同志打听一下,咱们要是建一个一万平方米的厂房大概需要多少材料,你做个预算出来,回头见了高市长,有数据好说话。” “好的,正好今天星期天有时间,我下午就去找小元同志。”楚玉涛也是个行动派,他平时要上课,很多工作也只能抽周末的时间处理。 余思雅点点头,将账本还给了他,捞起电话继续打。 又打了八个电话,将前阵子凡是有意向出售车子给他们的单位都打了个遍,余思雅初步挑选出两家。 但这两家单位都不在省城,而是省城下面的县市,去一趟至少要花两天时间,她实在是没空。 犹豫了一下,余思雅决定去找伍常安同志。 余思雅运气比较好,到了省运输公司,伍常安正好没出去,呆在运输队捣鼓他的车子。 “余厂长,你怎么来了?”他从车子下面爬了出来,拍了拍手,发现手上都是机油,根本拍不干净,顿时有点不好意思,“外面太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