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_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6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62节 (第4/4页)

    梅书记哼了一声:“这些家伙还不死心呢,我瞧他们的样子是想提高明年的统征点,真是什么馊主意都能出,农民好不容易吃饱饭,他们就出来捣乱,什么人嘛。他们要敢弄这政策,回头我就通知各公社,他们明年征收了过头粮,还得返销给农村,看他们怎么整!”

    “过头粮”就是征收的粮食过多,造成农村粮食不够吃,出现饥荒,然后政府又再调控,将这些粮食返销给农村。这样在城乡之间往返运输,造成很大的运力浪费。

    这种现象在五十年代的时候最频繁,曾经返销给农民的粮食曾一度高达40%,不过从六十年代以后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了,如今除非遇上干旱洪涝等□□,不然很少有返销的情况。

    真这么搞,粮站和市粮食局自然讨不了好,但梅书记这个一县之长肯定也要担最大的责任,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委实不值得。

    “梅书记,这倒不必,如今不是有考察小组要下来吗?你让他们多听听农民的心声,我相信咱们的党,咱们的干部绝大多数都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只要省里面没意见,粮站,粮食局,计划委员会这些单位便是再反对也没用。而且梅书记,这次考察小组下乡就是为了看看能不能将咱们县的经验推广到全省,如果你能说服他们,那你就是全省农民的大恩人了。”

    这副担子很重,但要是能实现,可以造福几百上千万的农民,让他们拿到真正的实惠。梅书记的声音也凝重了起来:“大恩人谈不上,这是我当干部应该做的。余厂长,谢谢你提醒我这个,回头我就将资料整理出来,亲自带着调查小组的领导们下乡走访,看看咱们辰山县农村的变化,农民的喜悦!”

    “好,辛苦梅书记了。都是我出的主意,最后却让梅书记受累了。”余思雅有些过意不去地说道。她当初出这个主意的时候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能解决养殖场的粮食问题,能够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没想到影响这么大。

    这样的工作能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成就感,梅书记非常乐意,笑道:“累什么?我巴不得每年都这么累,这说明咱们的工作有进步,办了实事,这不是该高兴吗?余厂长,你还有事吗?没事我得去安排工作了。”

    余思雅被梅书记这旺盛的精力和充足的干劲儿所感染,赶紧说:“好,就不耽误梅书记工作了,我也得去忙了。”

    挂断电话后,她忍不住对着电话笑了起来,真好啊,一切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她也无比相信,他们大家都会有个光明的未来。

    平息了一会儿心情,余思雅将丁舜叫了上来谈话。

    “你觉得门市部的工作怎么样?”余思雅笑眯眯地问道。

    丁舜想到余思雅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衡量了一下,半真半假地说:“工作挺好的,体面有面子。不过嘛,我这人可能像我妈说的那样,天生就是贱骨头,我有时候倒是更怀念在火车上卖东西的日子,充实,每天都充满了惊喜。”

    余思雅理解他的意思,工作和学习很多时候并不光是咱们谋生的手段,大家还希望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精神上的满足。相对来说,越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越能给人带来成就感,相反按部就班的工作就少了这么多惊喜了,稳定平淡,各有各的优点。

    看得出来,丁舜是个自我意识比较强,天生喜欢冒险的小伙子,他的经历和过去也证实了这一点。

    余思雅笑着问他:“那你怎么不铁路局?听说你父母和舅舅都希望你能回去。”

    铁路局有了工作指标后,丁舜的父母就一直希望他能回铁路局。在他父母看来,还是铁老大更靠谱,更有面子,一个乡下养殖场开设的门市部,工资福利都一般般,没什么吸引力。而他们全家几乎都在铁路部门工作,丁舜去了,以后升迁什么的也更容易,小儿子嘛,还是放在眼皮子底下更放心。

    但丁舜就是不乐意,顶着压力不肯回去按照老一辈的生活方式过一辈子。

    他摇头说:“我感觉当铁路工人还没当售货员有意思,售货员每天都能看到许多新鲜面孔,铁路工人就不一样,要是分配到巡查这块,几天都见不了一个人。”

    这可真像他能说得出口的话。

    余思雅含笑道:“你不是嫌售货员这份工作太没挑战性了吗?丁舜同志,如果我将你调到新的部门,你可愿意?”

    丁舜双眼发亮地望着余思雅:“余厂长,什么部门?干什么的?”

    “新部门,目前即将成立,员工嘛,好像就你一个人,你觉得怎么样?”余思雅笑眯眯地看着他。

    丁舜脸上的笑容僵住了,震惊地看着余思雅:“余厂长,你没有开玩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