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81节 (第2/4页)
着她:“咱们,咱们还能上电视?” “对,说不定你们的家人这会儿已经围拢在电视机前看到了咱们清河鸭的新闻了。”余思雅肯定地说。 两人听了这话都高兴极了,尤其是丁舜。想当初,他家里人看不上清河鸭这么个小厂子,非要让他听家里的安排,去铁路局上班,说铁路局才是铁饭碗。可现在瞧瞧,他们清河鸭一点都不比铁路局差,他不但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厂长,而且他们单位还上了省报,电视台,电台,在全省扬名了。 这是多么光荣的事,他能吹一年!以后他在家里也能昂首挺胸了。 余思雅看着他们乐呵呵的样子,笑了:“时候不早了,这笔钱先锁进柜子,明早就去存了。今天是特殊情况,以后不允许钱在店里过夜,记住了吗?” 这么多钱放在店里不安全,现在还好,等大批知青回城,农民进城,城里的岗位跟不上,出现许多没有收入的闲散人员,要是被盯上了,钱丢了都是小事,就怕闹出人命。 叶梅一直知道余思雅定下的规矩,连忙点头应道:“是,余总你放心,咱们今天是没准备,明天我会提前去将钱存了。” “嗯,明天还要上班,大家都回去休息吧,这段时间辛苦了,大家坚持一下,下个月就好了。”余思雅站起来说道。 丁舜和叶梅、林红旗都一起摇头:“不辛苦,余总,这工作虽然累,但是干起来有劲儿,值!” 余思雅忍不住笑了:“好,值,那咱们就好好干,更值的还在后头呢,我先走了。” 在路口,余思雅跟他们分开,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车。 到了家,余思雅刚进门就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主持人激昂的声音“昨日,清河鸭援军的五十万物资已经从辰山县红云公社清河鸭养殖场出发,据悉,这批物资是由……” “在听这个……建东,你回来了!”余思雅走进去才看到坐在角落里,黑了许多,也瘦了许多的沈建东。 沈建东站了起来,咧开两排白牙,乐颠颠地说:“嫂子,你们清河鸭出名了,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捐这么多物资,你们厂子可真有钱!” 每次他以为自己能做出点成绩的时候,自己这成绩在嫂子面前都变得不值一提了。他以前觉得一两万块很多了,可清河鸭一出手就是几十万,还白送,相比之下,真的差太远了。 沈红英和余香香也抬起头,一脸与有荣焉的样子:“嫂子,咱们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今天都在讨论清河鸭呢,都说清河鸭好样的!” “是吗?咱们做的这点,对比你哥他们这些战士算不得什么,不过是尽一份心意罢了。”余思雅笑着说道。 沈红英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我家嫂子和哥哥都是最好,最优秀的人,我以后也要成为你们这样的人,建设祖国,保护祖国。” 余思雅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好。你们都是好孩子,广播听完了,去复习功课吧,我跟建东聊一会儿。” 沈红英和余香香手拉手回了房间。 客厅里只剩下余思雅和沈建东。 “这段时间你受苦了。”余思雅很是心疼,她是看着沈建东从一个稚嫩的少年长成如今这般模样。基因这个东西真的很神奇,沈家的基因从沈跃那里似乎就发生了变化,他们兄弟俩都不像父母,两人的性格都很激进敢闯敢干。 沈建东笑呵呵地说:“不辛苦,嫂子我一点都不辛苦,你说得对,我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你看看,我炒的瓜子,现在好吃多了吧?我刚才还给红英和香香一人装了一袋子,让他们明天拿去送给同学们尝尝,你也尝尝。” 说着,他从桌子底下的抽屉里拿了三个装满瓜子的小纸袋出来,一一摆在余思雅面前,并打开了袋子,请她品尝。 余思雅随手抓了一个瓜子咬开,细细品尝,过了几秒后说:“这是咸味瓜子,还不错,火候很好,焦而不糊,咸味也恰到好处,不咸不淡,看来你是下了苦功夫的。” 得了她的夸奖,沈建东高兴极了,又将另外一袋推到余思雅面前:“嫂子,你尝尝这个是什么味的?” 余思雅尝了一下,不大确定地说:“绿茶味的?” 这个炒出来的颜色不像后世绿茶味的瓜子那么均匀,所以她不是很肯定。 沈建东竖起了大拇指:“嫂子你太厉害了,这个都能猜出来,香香和红英就完全猜不出来呢。那最后这个肯定也难不倒你,这是奶香味的瓜子,嫂子你尝尝好不好吃。” 余思雅嗑了一只,点头赞许地说:“不错,建东进步很大嘛。”就是太辛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