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2页 (第1/2页)
“怪不得预选赛里,我跟着一个关中口音的老头想混到长安,结果去了甘肃天水?!”一个埋头记笔记的男生恍然大悟。 这就离谱…… 莫诗诗的思维梗了一瞬。 “语言是流动的,根据方言顶多判断个大概。”她微笑着,继续开口: “陕西是一个竖条状的地区,上面的陕北和山西接触面积非常大,反而和关中接触面积小。上面有一部分靠近蒙古,因此,陕北话属于晋语体系,夹杂一些蒙古口音。” “一个地区的口音,真的能根据地形判断?”一个录音的女生开口质疑。 莫诗诗想要开口,那个带着鸭舌帽的男子却替她解释: “方言本来就是地理障碍的产物,根据地形判断,是最正确的方法。” 听到鸭舌帽解释,莫诗诗摊了摊手:“陕南我不说,你们应该也知道了。” 星际普遍认为,陕西话就是关中话,陕南陕北的存在感极低。但在不言自明的真相面前,任何古籍记载、史书说明都是虚的。 在场一片沉默,所有学生都认真观察着地图。今日之前,他们从未接触过方言,更别提方言与地形的关系了。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本质上却是因果关系。 一片寂静中,莫诗诗开口了: “话说……” 所有人齐刷刷望向她,看得莫诗诗有些不好意思。但话已到嘴边,她还是认真问出自己的疑惑: “据我所知,方言在历史上一直变化,21世纪的关中话和唐朝的长安话肯定不一样,为什么诗词境里,整个长安都在说21世纪的关中方言?” 不仅长安,整个剑南道都说着清朝才形成的现代四川话,她居然全部都能听懂! 太不可思议了。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 鸭舌帽男子站了起来,面对莫诗诗: “诗词境不是真正的历史,而是融合旧历所有历史、文化、语言、艺术……形成的虚拟古代。那里人说的方言,都是旧历方言的复刻。这门课开设的目的,就是根据诗词境中的人物口音,判断自己处在哪个地区。这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 一群人讨论到现在,老师还没有来。莫诗诗疑惑地望了望时钟,已经9点了。 那个男子摘下鸭舌帽,转身面对学生,朗声说道: “感谢莫诗诗同学的精彩讲述,接下来我留一个课后作业:请大家根据22世纪地图以及地形图,猜测哪些省份有可能共用一样方言,哪些地区的方言像陕西一样内部分化?猜测一下,哪个省份的方言种类最多,哪个最少,9点20分回来,我们一起讨论。” 接着,他赞赏似的看了莫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