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9章 三百四十八章难受死了  (第2/2页)
儒记载最好的,大概就是汉朝。    孔夫子喜欢汉朝,因为那个朝代雄伟壮丽。    那个朝代的文人士子都有骨气。    弃笔从戎的基础是本能就能征善战队。    大复仇大报复理论有华夷之辩的影子。    公羊派敢玩大复仇大报复的基础是他们本身他能打。    而能打,是孔儒的代表之一。    每次聊天群内聊起汉朝时,孔夫子都很开心。    这个朝代记载着最清楚的儒家,这个朝代的儒家未曾堕落,这个朝代儒家走上了巅峰。    看到董仲舒把儒家推到一个巅峰时他开心。    看到其他诸子百家只有披上儒家外衣才能活着时他也兴奋。    看到儒家代表王桀在辽东苦寒之地亲身教化民众,他开心,因为这是教化之路。    看到刘姓皇室刘虞在幽州教化外族,成效显著他发自内心的笑了。    看到黄巾之乱时大儒郑玄走过黄巾匪徒之窝,受到黄巾礼送,那天下人皆知的儒家好名声,他觉得这才是儒家的继承人样子。    黄巾礼送,因为黄巾知道这位大儒会为百姓发声,那不是一次两次的忽悠,而是郑玄真的会发声,百姓真身体会过,才愿意相信他。    孔夫子看到东汉末年时期的颍川书院,看到庞德公等人开展的荆楚书院等,他知道,那些传承儒家学识的世家,他们还记得儒家最基础的地方,也是最根本的地方,那就是教化。    几处书院,虽然都是世家开的,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是地主,世家,富户,但是也给了百姓机会。    这就足够了。    人最害怕的从来都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人最害怕是没有什么未来。    孔夫子也怕没有未来。    一但儒家开设的书院不再对百姓展开时,那才是最可怕的。    儒家有有智之士,向来都知道,儒家的根基从来都不在世家贵族那里,而是在最基础的底层。    在百姓身上。    是的,自古以来,儒家的有智之士,那些儒家聪明人,都有开办书院,他们都有给底层老百姓一道上升空间。    儒家打败诸子百家,在汉朝完成思想统一局面的根基之一是公羊派符合汉武帝的需求,另外一个就是,儒家真给了百姓学习的机会,而且儒家还真的管包分配工作。    比如一些经学世家,他们都会推荐人进入官场的,比如坑爹的汝南袁家,四世三公的老袁家,他们家就是这种玩法的大佬。    还有就是荀家和陈家。    颍川书院几个代表家族,荀家,陈家,钟家。    历史上为司马家背书两次的家族就是陈家和钟家。    因为这俩家族在颍川书院有股份,对于那里出来的学生有恩情。    介绍工作的恩情,那里出来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走颍川世家的门路当官。    而陈家和钟家,在荀家不行了之后,他们就是颍川世家的代表。    所以说,那些在汉代代表儒家的世家团体,他们一点都不傻。    这就是最扯犊子的事。    而到了宋朝后,那些士大夫更知道自己来自于那里,他们对于百姓上升之路的看法更加清晰。    这也很扯犊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