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5页 (第2/2页)
美丽而危险的卡门,面对所有人轻佻地调笑:“何时会爱你们?我怎么知道。” “也许在明天,”她挑起男人的下巴,“也许永远不会。” 她忽然笑起来,笑得挑逗又残忍:“这当然不至于。” 华丽的乐曲中,吉普赛女郎在安达卢西亚的灼热阳光下毫不费劲地将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诱惑龙骑兵将自己从关押中放走,又在走私帮伙里成为老大。 为她失魂落魄、锒铛入狱的龙骑兵来找她,却发现她已经倾心于英勇的斗牛士。 于是,在卡门明确告诉他自己已经变心时,龙骑兵被仇恨的疯狂冲昏头脑,抽出刀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 乔伊在第一次完整观看这部歌剧的彩排时,总算明白这部歌剧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了。 说实话,那些挑逗的语句、这样很难算得上正面的女主角,再加上悲剧结尾,哪怕是放在她的时代,都一定少不了谩骂的评论。 更何况在这个浪漫主义歌剧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歌剧基本是大歌剧和喜歌剧,大歌剧唱颂严肃的史诗与历史,表现宏大的场面;喜歌剧则分为抒情歌剧和轻歌剧,往往是轻松幽默的剧情。 歌剧要有深刻的意涵、典雅的氛围、喜庆圆满的结局,它们是达官贵人表现高雅品味的对象。 从没有过这样的歌剧女主角。 从来没有这样令人错愕又痛恨的结局。 卡门不是个好人,她并不善良,并不忠贞。 她欺骗、斗殴、见异思迁。 传统戏剧中所有被推崇的品质,都在她身上见不到半点影子。 但她却那样美。 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野性的美,自由的、诱惑的、危险的美。 这是一种道德所不容的美,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胁,一种对时代的挑衅—— 因为它代表着无可抵挡的变革。 “我最后问一次,魔鬼——跟我走吗?” 绝望的龙骑兵最后一次问邪恶的女郎。 卡门甩开蓬乱的长发,毫不犹豫地答道:“杀死我,不然就让我走!” 他终于杀死了她。 “我杀死了卡门……我最爱的卡门!” 龙骑兵在背景《斗牛士之歌》辉煌的尾音中哭嚎,歌剧缓缓落下帷幕。 大厅中一时静得惊人。 比才低下头,默默地抱紧了自己。 之前在天台上吹着风喝着酒哭得太多了,此刻他已经哭不出来。 但这一切是那样熟悉。 他清楚地记得,三月三日在巴黎的首演中,最后一幕便遭遇了从头到尾冰一样的冷遇。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