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6页 (第2/2页)
草场规划出来自然不能是完全送给牧民的,归汉为汉民,就该一步步往汉民靠,向朝廷纳税就是其中一条。 耕者以粮纳税,牧者自然就该以所牧之物纳税。 就刘彻而言,他其实更想让匈奴人缴马匹上来充实军队。 只是这些都需要仔细和大司农商量之后再决断了,反正迁入国中,就等于完全拿捏住了他们,不苛待异族就已经是仁慈了。 眼下面对卫青,他要说的就是:“这样一来,会出现在边城附近的匈奴人面孔,非是逃兵就是不遵朕令无法归汉的人。” 他轻描淡写地道:“这样的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第114章 已知 陛下如何知道的 刘彻不是一个会让时间空耗的人。 果然, 卫青归京才歇了两天,刘彻就在朝上宣布兵马休养的时间够长了,入秋第一茬粮食收获后, 他就要兴兵攻往匈奴。 这次并非上次那种试探性的小打小闹, 依刘彻所想,这一次至少要举三万骑兵之力, 攫取一场大胜。 旨意始一宣布,朝堂上便沸腾了起来。 武将们自然欣喜战事将起, 因他们的价值也只有在战时能够体现出来。 博取军功就是他们唯一上升的途径。 文臣们却格外头疼。 因为刘彻口中休养时间够长其实完全只是他自己迫不及待想要发兵了。 实际据上次大汉分兵三路人马试探匈奴到如今,也还不到一年。 正月里卫青归来, 如今不过经两季,刘彻就又想支着他再度出战了。 卫青本人当然是没意见,但是文臣们眼见粮仓的储备都没能补上来, 。 想着一旦战事起,国内事务便会将垒堆如山, 需他们劳碌奔忙还讨不着好就一阵心累。 然而于朝上的时候, 没有谁敢说出反对的言论去毁刘彻的兴致。 毕竟刘彻现今对朝堂的掌控已不同往昔。 真要是说出自己办不好刘彻吩咐的事,怕是立刻就会被褫夺官职,换上愿意、能干的人顶自己的位置。 眼看连大司农韩安国都只是皱着眉应下了筹措安排之事,他们所能指望的就只有如今常称病不来朝的丞相田蚡了。 文臣们暗暗期盼着田蚡即便不能作为丞相阻止陛下, 至少作为刘彻的舅舅能劝劝刘彻, 将战事推迟些时候。 怎么着也得拖到明年春季后,保证了今年的收获和明年的播种。 于是罢朝后,已躲了许久清静的田蚡府上便难得的又是门庭若市。 这些人借着攀旧情与田蚡见上了面, 对田蚡好一番称赞后,又是忧心忡忡地讲了对刘彻将兴兵的担忧。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