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4页  (第1/2页)
    明知是诈,是挑衅,老将不敢轻易乱动,只能将自己气倒了。    如此几日,军心动摇。    老将心知这不是出兵的好机会,但是延兴帝却不给他多家滞留的机会。隔一日就来圣旨,催促老将夺回失地。    终,乌州城破。    将士们退到了河州城。    河州城为军事要地,往西三座城,就是三皇子镇守的无恙城。南下三城,就到京都。    延兴帝大怒,朝廷上下震惊。    这回,不管延兴帝是否不喜,朝廷百官齐跪一日劝延兴帝南避。最后连太后都出动了。    至于南避的地点,百官各有建议。    最后还是太后拍案,“杭州城外仍留有行宫……最重要的是,杭州城是老三的封地,听说老三将那儿管理得不错。”    延兴帝终于决定,三日后启程南下,去杭州城。    离小君一行人抵达了京城,刚上岸就打听到了延兴帝明日就要南避。    偌大的京城百姓行色匆匆,不少人都来问码头可有船只。    “我们速速进城。”    离小君、离小禅、佟喜、赵光几人分成4路,寻了牙行点名要买宅买地。    因着延兴帝带头撤离京城去江南,到了江南少不得置宅置地,所以出手的官员商户只求快,价格一压再压也没了脾性。    所有的银票都换成房契和地契。    待得延兴帝离京,带走了一干文武百官。    偌大的京城瞬间空了大半。    水路怕是排不上号了,离小君一行人雇了车马,一路走,一路往南去。    行了月余,一行人寻了一间驿站歇脚。    只驿站挂着白灯笼,老嬷嬷上前问了,才得知,延兴帝驾崩了。    延兴帝未到杭州城,在船上,没了。    离着杭州城还有二三日,就没了。    老太后做主,“皇帝生前心心念念杭州城,如今人没了,也不能忤逆了圣恩。自去杭州城……”    如今停棺在杭州城行宫之内。    老太后召集百官,属意立大皇子为帝,主持大局。    不想,老皇叔拿出一道圣旨:斥大皇子不堪为长,目无江山社稷,目无百姓。斥二皇子唯利是图,排除异己,最后决定立三皇子为新帝。    第71章 孙先生不讲江湖道义……    圣旨传到西北时, 三皇子正在打儿子。    殷乐衍如今已经七岁,最是猫嫌狗不喜。无恙城内,除了他爹, 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    三皇子抓着儿子的衣领子跪下接旨。    殷乐衍虽淘气,但是从不缺名师教导,该知道的事情都知道。    “爹, 完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