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9)  (第2/3页)
或者说是议事其实也不太准确,纯粹是祝之鹤没事找事闲得慌。    他把那杯茶放到景御桌前时,祝之鹤神色复杂地看了他一眼,眼神中似乎还有些震惊?    震惊什么?震惊景御放着太监总管赵总管不使唤,来奴役他这个弱小无助可怜的人?    心中叹了口气,他礼节性地问了一句:小侯爷要喝什么茶?    不过,祝之鹤还没来得及回答,景御已经替他回答:    他不喝茶。    景御一边说着,撩起眼皮淡淡地扫了祝之鹤一眼。    轻飘飘的一眼,却又含着警告和威胁之意。    祝之鹤:    要不要这么小气幼稚啊。不就是楚凤岐亲手端的一盏茶吗?为了不让他喝这盏茶,竟然编排他不喝茶,还用眼神威胁他!    看着施施然端起茶盏、慢悠悠喝茶似乎心情颇为不错的景御,祝之鹤简直要怀疑景御是不是被掉包了。    所以你是有什么事吗?景御声音冷冽,话里话外都是赶人之意。    似乎是嫌弃他过于打扰了。    祝之鹤确实没什么事。主要是想来再劝劝景御,至少把楚凤岐的背景查得一清二楚,确定没什么危险后再做打算。    或者如果真是挂念上了,哪怕有点危险呢,把人背景查清楚了,也好应对之后的事。    但看到景御这样,占有欲强得都不舍得让楚凤岐给他端盏茶,还嫌他打扰他们之间的相处    祝之鹤也不好再劝什么。    而且楚凤岐就在旁边呢。    祝之鹤甚至怀疑,景御接着手臂受伤把人带在身边,就是不想让人离开他的视线。    就在这时,门外有人来报,御书房外刘御史求见。    宣。    知道景御要和大臣议事,祝之鹤识趣地就要退下,楚凤岐也正准备离开。    然而景御拽住了楚凤岐的手腕:你留下。    祝之鹤:!!!    景御这是想搞得人尽皆知吗?!    皇帝后宫进了位公子,这小道消息只是小范围流传,没多少人知道,也几乎不会有人信。    京城有不少人知道,之前把楚凤岐献入宫的那位大臣献了个美人进宫。但那大臣没两天就被皇帝寻了个由头抄家流放。便以为这次献美也跟以往一样失败了。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真相。    现在御书房外刘御史求见,景御却不让楚凤岐离开,而是留他在旁边。    这明晃晃的,是想要公诸于众吗?    要知道,刘御史可是几位御史里头的最难缠的,说好听点叫忠正不屈敢于直谏,说难听点叫多管闲事。    为景御不选秀置后宫、不开枝散叶延续皇族血脉的事,刘御史已经上书过几回了。也是多亏刘御史在景御未上位前有点帮助,让景御念着这一点,没被贬谪。    如果刘御史要知道楚凤岐在后宫这事,肯定会在朝堂上参个底朝天,那到时也就几乎全京城都知道了啊。    想到那场景,祝之鹤不禁眼神复杂地看了楚凤岐一眼。    而被他这么看着,楚凤岐心里毛毛的。    怎么觉得这祝之鹤看他的眼神,像是在看祸国妖妃?    第12章    楚凤岐一开始有些惊讶景御让他留下。    有大臣议事,他这个无关的人总不好参与其中。    景御让他留下是什么意思?纯粹想让他端茶递水伺候?这也不太可能,景御又不是缺伺候的人。    不过他很快想到原书中有关的剧情,顿时明白景御的用意了。    景御又被读者戏称禁欲因为从头到尾和尚到底,连名义上的后宫都没有一个。    一个皇帝没有后宫,那底下的臣子肯定着急,肯定得上书催呀,严重点还要以死相谏。    至于真为皇帝着想而着急,还是着急把自个女儿、侄女、孙女等有点干系的女性小辈送进宫,牺牲她们来换取自个利益,那就不得而知了。    原书剧情中也有这么个群臣上书相劝(威逼)景御纳后宫的环节。    当然,景御挂着暴君的名头,一向铁血强势,自然不会让大臣们如愿。    回想书中的剧情,楚凤岐琢磨着,该不会景御想把他推到大众面前,拿他做挡箭牌吧?    你们不是想让我纳后宫吗?这不就纳了?    大臣们一看,是个男的。    原来陛下是个断袖?那他们那些小心思岂不是都没法实现了?    怎奈何陛下是断袖,有小心思的大臣肯定得怄死!    这么一想,好像也挺有道理。    毕竟景御最不按常理出牌。大臣们逼他纳后宫,那他肯定是要回击得漂亮,把心头那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