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页  (第2/2页)
银炭,暖得跟春日一般,她便小猫似的窝在暖阁的昙花小榻上,看看诗书打发时候,有时昏沉睡上大半日才醒,喝完参汤又倒头睡下,一切还算安逸。    只是不知怎的,第二日下午,宁远侯的糖炒栗子又送来了。    接下来几日,更是每日一包糖炒栗子。    纵使雨下得再大,送到琼安殿的栗子都是热乎的。    头两天还好,她心想许是下边人听差办事,领悟错了主子意思,便收下赏了金叶子,没有多说什么,可直到第四日,栗子仍然照旧……    古语云:事不过三。    这还能是巧合?    想必人家主子就是这么个命令!    亏得她以为是候府下人办事出差错,一时好笑又好气。    江恕这算怎么回事呀!    难不成他候府的产业新开辟了糖炒栗子的营生么?还是卖不出去的那种!    有道是无功不受禄,平白无故的,常念自不会坦然收下这东西,于是在第四日下午叫春笙去同那送栗子的人委婉表达了谢意,及推拒之意。    春笙办事麻利妥帖,她放心得很,到底不是什么大事,心想把话说清楚,便暂时搁下了,因为夜里皇后向各宫传来消息:太后要回宫了。    -    次日一早,绵绵秋雨终于停歇,天将放晴,万里无云,皇帝率众嫔妃皇子们亲自出到午门外,迎接太后车架回宫。    太后自当年离宫清修,四地云游,至今已有三年矣,古稀老人,满头华发,虽穿着朴素的素衫,手上捻着一串佛珠,却不难自那凌厉的眉眼看出往日狠辣手段。    常念对这位皇祖母无甚感情。    一则,太后重男轻女,偏她又病弱,被视为不详,自出生便很不得待见,祖孙情薄,久而久之,她也看淡了。    二则,太后是徐姓,与皇后是同族,荣辱兴衰自然是一体,她便更没有必要费心思去谋求太后另眼相待了。    太后此番回宫十分低调,许是人老了,也不爱张扬那些个排场。    不过皇帝还是坚持当夜于万寿殿设个家宴为太后接风洗尘。    这样阖家团聚的场合,常念身子无碍,自然要出席,左不过不得太后欢喜,太后与后辈们问话叙旧也轮不到她,反而落个清净,她只管在万寿殿坐上一二时辰便可。    及至晚宴,也诚然如她所料。    太后与皇帝皇后坐于上首席位,眉慈目善地逐个问过孙辈们功课诗书。    这皇宫阳盛阴衰,除却早年出嫁了的朝露、朝和,如今只有朝阳及朝华两位公主,其余六七个皆是皇子,已成年的便是端王常韬、豫王常远,其中年纪最小的,也才五岁。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