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15章】 政权组建 (第3/3页)
按刚才任命的要求,到相应衙门办公,维持革命大局。” 众人走后,张榕、左雨农、熊希龄、何峰、宁武等人留了下来。 “秉三,财政方面你有什么好建议?” “我正为这个发愁。几万大军要吃要穿,哪里能筹集到这么多粮饷?另外,革命成功的消息一公布,会引起各地不安,只怕挤兑、囤积现象此起彼伏。” “粮饷的事你不要太发愁,我有办法。”秦时竹胸有成竹。 “什么办法?”熊希龄有些怀疑,“这可儿戏不得,辽阳集团就是有钱,眼下也不一定能弄到粮食。” “我在老家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和银元,足够支撑一阵子的。”秦时竹大笑,“只有挤兑和囤积确实棘手,还是要出安民告示。” “果然是蓄谋已久。” “都督府是不是能够宣布原有纸币继续流通,照旧可以纳税、买卖,安定人心。”有人发言了。 “你是?”秦时竹觉得他面生,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复生果然是贵人多忘事,他不就是王永江么?”熊希龄责怪秦时竹道,“你忘了,那年锡良说要查辽阳集团的税,是让他给阻止的。” “在下现任省城税捐局局长。”那人恭恭敬敬地回答。 “你就是王永江?久仰久仰!”秦时竹大喜过望。 “都督,我说句心里话您不要介意。” “请讲,请讲。” 王永江道:“我当时力阻总督停止稽查,并不是因为辽阳集团没问题,而是因为如果辽阳集团也要稽查,那全奉天还有哪家商号能幸免呢,这不是人心惶惶么……” “依你看来,辽阳集团有没有问题?” “有,问题还不小,起码偷税漏税上百万。” “王永江,你!”熊希龄愣了,怎么扯住这话来,现在他反而有些后悔将他带进来了。 谁知道秦时竹哈哈大笑:“好你个王永江,确实厉害,就冲这一点,本督也要重用你。” “不敢当,不敢当。”王永江诚惶诚恐,“都督不怪罪就好了。” “不,我说真话,辽阳集团偷税不假,但那是为了不让贪官污吏中饱私囊,现在的革命大业,辽阳集团就要出大力。将来社会安定,你可以把税好好稽查一番,辽阳集团决不偷税。”秦时竹大笑,“王永江改任奉天税收总局局长,统揽税收事宜,协助财政部长开展工作。” “我赞同都督的意见。”张榕道,“呆会我就拟文呈请签发。” 秦时竹顿了顿,又问:“以前纳税,银钞比例如何?” “照例是银6钞4,由于挤兑,钞票贬值,一元的钞票只能换到六角多、七角不到的大洋。” “那明天以都督府名义出通告,宣布纸币继续有效,纳税比例改为银钞各半。” “都督,这样政府收入更加减少了,恐怕……”熊希龄眉头马上皱了起来。 “要让民众拥护革命,先要做出让步,减税就是方法之一,等会你们回去,赶紧清点账目,交接藩库,明天向我汇报总收支情况。” “好。”两人起身走人。 “制造局怎么办?”秦时竹扭头问何峰。 “日夜开工,人停机器不停,全力保障军火供应,只是怕原料供应不上。” “这个你自行找禹子谟协商,让辽阳公司想办法,所有材料、设备一律优先供应,必要时可以从那里抽调人手。总之,枪枝弹药造得越多越好!” “款项先请辽阳集团代为垫付。”张榕说,“虽然这是秦都督自家产业,但用来制造军火、用于革命事业政府是要给钱的,到时候就算革命公债。” 后勤部长宁武表态:“我一定会准备好部队所需的一切,并且保证第一时间送到前线去!” 就在奉天革命成功的当口,广东局势亦天翻地覆。 本来在10月底,两广总督张凤岐已迫于压力准备宣布独立了,但由于北洋军攻下了汉口,他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企图希望有转机,在得知滦州兵谏乃至起义的消息后,又再度同意独立,可前次的反复无常早已使他不容于众,只得逃之夭夭,广东转眼便进入了无政府状态,最后众人公推在香港的胡汉民为都督。 广东独立使南方各省连成了一片,从云南起,广西、广东、贵州、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全部宣布独立。当然,虽然挂着独立的招牌,政权却并不都掌握在革命党手里,有些由立宪派把持,有些干脆就是旧官僚掌权。比如安徽巡抚朱家宝前一天还在镇压革命党,当晚接到袁世凯“顺应时势”的密电后,又通电独立,摇身一变成了革命都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