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039章】农场建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39章】农场建设 (第2/3页)

约2万亩,由原来的皇庄没收而来。东北屯垦公司的董事长是夏海强的丈人陈茂德,他在革命中购买了不少革命公债,等革命一胜利,就用这些公债购买了一大批农庄,现在看见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巡阅使远道而来,辛苦了,辛苦了。”陈茂德疾步上前和秦时竹等人相见。

    “陈老叔,我们闲来无事看看您的农场,打扰了,打扰喽!”

    “哪里,哪里,复生客气了。你能来,是老朽的福气啊!”陈茂德原是沈麒昌的好友,再加又是夏海强的丈人,和秦时竹等人的关系一直非常密切,谈话间亦比较随意。

    秦时竹边走边夸:“老叔的农场可是不错,事业也越铺越大,可真是老而弥坚啊!”

    “复生过誉喽。我这两下子哪摆得上桌面?若和沈老相比,那可真是大大落后了啊。” 陈茂德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不怕大家笑话,贱内说,现在是丈人(陈茂德)不如丈人(沈麒昌),女婿(夏海强)不如女婿(秦时竹)。”

    “哄”地一声,大家全被这句调侃话逗乐了。秦时竹也笑了一笑:“老叔,听说您也做了股份制改革?”

    “是沈兄建议的。”一说起股份制改革,陈茂德来了兴头,“我先是把招牌换了一下,你看现在叫‘东北屯垦集团有限公司’,多气派;另外,经过多方游说,各种大人物也纷纷入股,公司农场现在遍布东北各地。像松花江以西的松嫩平原一带的克山、海伦、绥化、拜泉等,盛产大豆、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产粮县,像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双城、五常、以及松花江地区中游地区,盛产大豆、高粱、小麦、玉米、谷子等的产粮区,公司都设立了农场。如果今年风调雨顺,收成可到10万万斤,光是通过中东路对外输出余粮就能达到28万吨,其中通过铁路出口外国的大豆数量在10万吨以上,为第一大宗。不是我吹牛,在东北搞农场,我可是驾轻就熟,再多一倍也不怕。”

    “那海强不是发大了?”秦时竹知道夏海强变卖了手中50万股北方实业的股票投资于这个集团公司里。

    “他呀!这次算他有眼光,不光是他,黑龙江的吴都督、宋小濂主任都投资了。”陈茂德很得意。

    秦时竹听后微微有些皱眉,但没有任何不悦表示,还是在大队人马的陪同下信步往前走。走到前面,有个小伙子在修拖拉机,秦时竹觉得有些面熟,一时又想不起来是谁,就拍拍那小伙子的后背:“小伙子,你忙什么呢?”

    那人转身一看,立马跳起身来,“啪”地立正敬礼,“报告大帅,我是原第三突击队队员李富贵上士,上个月复员到这里工作。”

    难怪有些面熟。秦时竹恍然大悟,亲切问道:“小伙子,你年轻轻地怎么复员了?是部队里呆得不舒服吗?”

    “不是!”李富贵大声地回答。

    “那为什么呢?”秦时竹很想知道一个突击队员流失的真正原因。

    “因为……那是……”小伙子吞吞吐吐地回答不上来。

    “你既然做过革命军人,就应该知道部队的纪律,这般吞吞吐吐不像样。”

    “是!报告大帅,俺是独子,俺爹给俺说了门亲事,希望俺回家侍奉他老人家。俺琢磨着这仗也打完了,俺年纪也不小了,再加上部队的政策也允许上士复员,俺就办了相应手续。您看,”李富贵用力擦去手上的油污,从怀中掏出一本证书递给秦时竹。

    秦时竹翻开一看,前面别着一枚“革命胜利纪念章”,证书的封底写着“光荣复员,特授此证!”看得出来,小伙子没有撒谎。

    “人各有志,你要复员我也不能勉强,再说你是家中的独子,参加革命已勉为其难了,现在尽孝也是诚心一片。老人家还好吧?”

    “托大帅的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