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055章】 进军甘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55章】 进军甘肃 (第2/3页)


    “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秦时竹冷笑一声,“我要让他们偷鸡不着蚀把米,这封情报是谁传递过来的,可靠吗?”

    “是那些王爷们的奴隶和下人,听说我们消灭了贡王,解放了奴隶,分了旗产给贫苦牧民,他们都感到十分羡慕,希望能同样处理他们的主子。有两三份情报都验证了这些,应该不会是假的。”左雨农告诉他,“陆都督已同时接到电报,他询问是否要成立一个联合机构,共同应付这次危机。”

    “好,天助我也。”秦时竹想了想,“此事涉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恐怕陆都督一人处理起来有难度,咱们还得从长计议。立即发电给在洮南的孙烈臣和绥远的李春福,让他们俩做好准备,听候命令,另外,通知察哈尔留守的焦济世,要他提高警惕,毕竟他那里兵力最为薄弱,要防止乌泰狗急跳墙。”

    “那您什么时候去承德?”

    “明天视察完船舶学校就去。”秦时竹想了一下,“咱们修改一下日程安排,承德去后再去辽阳视察其它学校。”

    8月11日,夏海强到达了宁夏回部。由于给兰州方面的最后通牒时间已过,夏海强得到了秦时竹的命令,“可以使用武力,但必须打赢。”还额外给了他一个锦囊妙计。一路上,夏海强不断分析回部各个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可以利用的地方。

    这次之所以秦时竹爽快地同意夏海强出兵,一方面确实是甘肃民风彪悍、地形恶劣,没有强硬的将领很容易被吃掉(以左宗棠之能耐,尚且在西征时无奈回部)。夏海强在能力上当然不能与左宗棠相提并论,但好歹也学了不少知识,长进很快,尤其练兵十分用心;其次是考虑到政局需要,察哈尔和别的省区相比,民政事务并不多而且有内蒙古民政长柳大年全权负责,夏海强抽身而出并无太大影响;其三,在中国近代史上,西北诸马纵横数十年,一直无人可挡,秦时竹打算在一开始就解决掉其中一些。这次进甘,表面上是和赵惟熙过不去,实际矛头却是马安良父子。

    行军之中,夏海强对那个锦囊妙计一直若有所思,突然转过头对参谋长马允承说:“允承啊,你也姓马,莫不是你也是回族马家的后代?”

    “师座,你又开玩笑了,我姓马不错,但我的的确确是汉人。”马允承不无揶揄地嘲笑他一句,“你看我经常吃猪rou,有我这样的回民吗?”

    “那倒也是。”夏海强倒有些不好意思,赶紧岔开话题,“西北回族,大都是姓马的,你可知道他们的来历?尤其是最有影响力的那几个。”

    “要说别的,我倒不太清楚,不过这几个嘛,提起来大名鼎鼎,我在迁安也呆了多年,多少有些了解。”马允承就慢慢地说了起来,“西北回族,由于民风和宗教不同,一贯以来和中原民族不和。同治二年(1863年),甘肃河州(今临夏县)人阿訇马占鳌会合马悟真等回民首领,造反起事,攻破河州,势力在甘肃迅速扩大。河州白藏乡人马海晏也参加了这场暴动,后来因作战勇敢,不久即成为马占鳌的左右手。

    当时左大帅(左宗棠)率湘军入甘肃镇压,在太子寺战役中,马占鳌先诱敌深入,后以‘黑虎掏心’战术,一举打败了清军三十个营,左大帅几乎要自杀。”说到这,马允承笑了笑,“也许就该他命好。本来得胜后,那些回民更加不得了,要求乘胜攻取清军设在安定(今定西县)的大营。这时马占鳌却主张投降,说:‘打了胜仗,比打败了投降好得多。’他的左右手马海晏也力赞其议,但大多数回民表示反对。这时,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河州韩家集阳洼山村人为他说话,支持降清。他就是马占鳌的同族侄女婿马千龄,看到有马海晏及马千龄等支持,马占鳌就定下决心降清受抚。左宗棠自然是大喜,对这三人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