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062章】 老黎上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62章】 老黎上当 (第2/3页)

动半分。

    “怕对外界不好交待?”袁世凯看穿了他的心思,“事情是我让你做的,你尽管大胆走吧。”

    “这……”陆建章还在原地揣摩老袁的意思。

    “这样吧,你就简单地出个告示,说是我让你按照军法处置的,至于原因嘛,涉及军事机密,暂时不能外泄。”

    “我明白了。”得到了明确授权,陆建章才敢安心地离开总统府。根据袁世凯的旨意,军法处故意没有声张,只在次日于金台旅馆门口张贴了一张布告,公布了袁世凯根据黎元洪的密电所发的军令,算是对各界正式宣布这一事件。

    事实上,黎元洪的密电极为含糊,袁世凯并非不知,他故意将错就错,不事声张,不是为了替黎元洪保密,恰恰相反,老袁还要计上加计。

    这类案件对袁世凯来说是拿手好戏,但对黎元洪来说还是第一次,而且是民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由于张振武有首义之功,更引起了人们的关切,军法处的告示不仅不能消除人们的怀疑,反而更起了煽动作用。民众的心理就是这样,你越是遮遮掩掩、越是吞吞吐吐,他们就越认为你有问题。

    黄兴放了第一炮,通电谴责政府用不正当的手段擅杀革命有功人员,接着,共和党参议员张伯烈等提出质问,要求政府提出张、方二人的确实证据,还有两个武――孙武和蒋翎武,跑去见袁世凯,口口声声要求“免死券”,嗅到风声的报界记者也格外兴奋,纷纷往军法处和总统府跑,谁都想从这里掏出点爆炸新闻来……

    “大总统,现在来问的人很多啊,我快要招架不住了。”赵秉钧一脸谦恭地问道,“我们到底怎么办?”

    “怎么办?你说怎么办?黎都督是让我替他担负责任的,千方百计要求我保守秘密,难道我就这样说出去?”袁世凯放下报纸,不以为然地回答道。

    “可如果硬挺着不说,对大总统的声誉不利。”赵秉钧向前一步,“现在各界议论纷纷,参议院都快吵翻天了。”

    “是吗?”袁世凯故作惊讶地回答。其实,他惯于以别人为工具,岂肯代人受过?之所以一时半会不抛出黎元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赵秉钧看了袁世凯一眼,他知道袁世凯心里在想什么,但他不能说出来,他要顺着袁世凯的心思说:“黎副总统发这个电报的意思很明确,确实要我们保密。按理说咱们应该遵照这个办理,但这个事情现在闹大了,不给外界一个明白的答复,恐怕难以服众。我倒是担心大总统到时候会受到各方面的指责,这对于政局稳定是不利的。不如……不如……”

    “那好吧,既然大家都很关心,我也就勉为其难,现在共和了嘛,大事确实要让众人知道。”袁世凯放下茶杯,“智庵,你去安排一下,就把黎副总统所有的电报都明明白白地告诉外界,不管是谁要证据,都找黎元洪要去。”

    真电一出,舆论大哗。18日,由张伯烈领衔,20人参议员联合署名,正式向参议院提出《质问政府枪杀武昌起义首领张振武案》,对黎元洪的电报进行全面批驳,认为全部是诬蔑不实之词,对黎元洪的违宪行为,极为愤慨;次日,参议院讨论质问案,各党参议员都对这一事件表达了谴责,同盟会参议员纷纷表示要弹劾政府,特别是要弹劾黎元洪、陆征祥和段祺瑞。

    袁世凯假惺惺地做了一番解释,表面上看起来是为黎元洪推脱,实际上是在为自己推脱,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你黎元洪不是想仿效我搞实力政治吗?我就让你尝尝参议员的炮火,让你明白这不是那么好学的。

    议会外,谴责政府的活动越来越激烈,在袁世凯的有意引导下,人们把矛头指向了黎元洪,21日,同盟会本部发布了开除黎元洪的启事,指责他“擅杀元勋、破坏约法、动摇民国、人神共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