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3章】 夫人路线 (第2/3页)
个很爱国的学生。”秦时竹欣慰地说道,“也是一个正直的学生。你好好去读吧,将来我送你出去深造。” “那太好了。” “不用谢我。”秦时竹告诉他,“我设立人民大学时有三句口号,你知道吗?” “我知道两个,一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还有一条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三条我说不上来。”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 “看来你对《人民日报》和《新华》还挺熟悉。”对人民大学的宣传,主要就通过这两个舆论阵地,秦时竹笑眯眯地说,“还有一条是‘又红又专’。” “又红又专?”何芳吉愣了,在他看来,这最后一条似乎没有前两条那么有文采。 “红指爱国爱人民,有民族自豪感和为人民谋利益的决心,专指专业技能,即要有学问和专业知识。本来我可以说德才兼备的,但中国传统的德,是指个人道德,往往又指独善其身的隐士作风,讲‘红’是希望他们出世……” “我明白了。多谢巡阅使的指点,我一定按照这三个方针去求学,力争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益的人。” “还有一点要提醒你。北疆教育体制提倡的是军国民教育,小学生有童子军,中学生以上要参加学生军,每年要参加一定期限的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纪律意识,特别是高等专科学校和大学的学生,由于享受政府津贴和奖学金,规定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一个月的军营实践,这个过程,既是接受训练,培养自己军事素质的过程,也是服务国家,传授给军队士兵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即所谓的双向交流、互动过程,就是女生也要学习战场护理等知识。今年老生的交流在暑假时已结束,但新生还刚刚开始,你若是去了,还得和他们一起参加这个过程。” “这我能接受,说实话,我倒挺羡慕北疆方面这么做的呢。哪像咱们这里,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何芳吉笑着说,“真要是那样,可就是笔杆子和枪杆子团结起来了,也就是巡阅使所说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局面了吧?” 秦时竹心里暗笑,看来《人民日报》和《新华》的效果不错,回去后要继续加大力度…… “还有件事情想让你去做。” “如果我能做到,我一定尽力去做。”小伙子回答地斩钉截铁。 “北疆方面各种事业进行地如火如荼,但目前最缺乏人才,像你们这样的青年学子,正是北疆建设所急需的,我希望你发挥优势,串联一批有爱国志气的优秀同学,到北疆去,像人民大学等各类学堂都可以对你们开放。”秦时竹缓缓地说出了最重要的目标,“你去串联时,一定要根据自愿原则,而且不要给校方造成有组织,有预谋的印象。” “行,没问题。现在中央政府对教育不重视,学生们都怨声载道,要不是因为已在这里读了,插班不方便,很多人早就想去人民大学了。” “你可以告诉同学们,到了沈阳后,可以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进行插班,不过一定要参加考试。”, “谢谢巡阅使的信任。”何芳吉下了车,感激地望了马车一眼,手里还拿着一张充作活动经费的百元人民币。 “复生,这种事情你怎么让这个刚刚认识的毛头小伙子去办?是不是太草率了一点?”沈蓉不解地问。 “夫人,你不懂,如果我大张旗鼓地张榜招人,岂非和教育部过不去?范源濂再不济,也是范旭东的哥哥,咱们不看僧面看佛面嘛。” “万一这学生办事不力,闹得沸沸扬扬怎么办?” “没事的。大家顶多以为这个学生只不过因为见了我一面而在私下大肆鼓噪,蛊惑人心……你说,刚才我们在马车上说的话会有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