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130章】 政局乱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0章】 政局乱象 (第2/3页)

选举胜利,组织完全政党内阁,不让人民党专美于前,他离京南下,布置各省选举事宜,同时顺道探望离别八年的老母和妻子。

    人民党在北疆强势登场后,南方各省也传来了国民党初选告捷消息。他兴奋不己,又匆匆告别亲人,继续出游。他经长沙到上海,后又到杭州与南京,到处会见国民党人,到处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言辞之猛烈令大、小报记者窃喜有猛料、要闻:

    他首先猛烈抨击袁政府。如内政方面,“财政之状况,其紊乱已达极度,政府对于财政之将来全无丝毫计划,惟知倚赖大借款,以为补宜弥缝之术……外交方面,消极敷衍,无确定政策,结果酿成震动全国的库伦问题……”,说这种政府,“实不如民意之政府,退步之政府”。

    其次嘲讽北疆和人民党,“割据一地,不知有全国”,“人民党名为全国人民之政党,实是北疆之政党……”若不是北疆国防军眼下正出兵外蒙,恐怕他的抨击还要厉害;

    再次反复阐发国民党政见。宋教仁手里有两个法宝,一是鼓吹民主,尤其是议会民主;二是鼓吹自治,特别是地方自治。像“吾人第一主张,即在内阁制,以期造成议院政治”,“关于集权、分权,吾极力主张地方自治,使之成为政治之中心(这个时候倒不提割据了)”之类的话都出自他的演说。他还振振有词地分辨道:“国民党这些主张,绝非一党私见,而是关系能否‘建设完全共和政体’的大问题,必须明文写进将来的宪法……”

    最后是强调组织国民党内阁。宋教仁指责袁政府,阐发国民党政见,最终是为了组织“国民党内阁”。他毫不掩饰地说:“为今之计,须亟组织完善政府……而欲政府完善,须有政党内阁。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为唤醒国人的注意,他用尖锐的语气评论道:“今革命虽云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对宋教仁的言行,秦时竹等人置之一笑而已,大选期间,政党相互攻讦实属常事,人民党和北疆方面被南方舆论攻击多时,也毫发未伤,秦时竹给张謇的电报说“此等政论,乃民主时期之常事,为煽动舆论之惯用手段,不必介意……宋钝初虽少年英锐,然锋芒太露,后必有挫……”

    张謇、程德全都是浸yin官场数十年之老甲鱼,对此间情形,自然是心知肚明,凡事都能看开,也没有多少介意。

    但宋教仁的上述言行却引起了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集团仇恨。北洋系统是在封建宗法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政论根本就不熟悉,还是沿袭封建专制这一套,特别不允许批评政府,对于民主竞选更是丝毫不懂。冯国璋、段祺瑞等虽然出国留学,但学的都是军事,本人又崇尚实力政治,对于宋教仁这种政治家也是很厌恶。袁世凯在致张镇芳(袁世凯二哥的妻弟)的一封信中就说:“目下最讨厌者,即宋教仁一人。”

    北洋集团内部的评价是这样的:虽然秦时竹和人民党也要和北洋争夺天下,但人民党懂得圆滑、照顾面子,基本上和中央政府之间过得去,一般不会出现猛烈抨击的情形(为了控制舆论,秦时竹曾经给人民日报和华夏社下过指令,可以公开批评北疆政府,但尽量不要批评中央政府和外国势力,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况且宋教仁在攻击时连带着北疆一起骂进去,彼此间也有共同语言,但宋教仁就不一样了,丝毫不留情面,公开攻击袁世凯独裁、专制,这就引得整个北洋系统的不安。

    袁世凯调兵南下,一方面是因为北疆国防军出兵外蒙,对他的军事实力有所减轻;另一方面,他心里认为,秦时竹尽管有种种不如意,但在民族大义上还是不含糊的,倒是这个宋教仁一天到晚就知道攻击政府,挑起内乱,不得不预先派兵准备,以备万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