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皇墓 第190节 (第2/3页)
起一支笔就砸过去,怒道:“朕的儿子你都敢动!这世上还有你冯佑不敢的?!” 冯首辅:“老臣罪该万死。” 太子在旁听呆了,根本没想到这番对话发展会如此之快。太子本以为今日能看到冯佑这老头拼死推诿满嘴谎言的丑态,岂料,父皇不过一问,这老而成精的冯首辅就一口应下,半丝犹豫都不曾有。 说到这份上,这位冯首辅肯定没有好下场。 可太子并无铲倒一棵参天大树的喜悦,他反而一颗心高高拎起,冯佑毫无挣扎,是因为面对父皇不敢不认?还是因为这对君臣……骨子里还存有信任? 他终于想起一件事,冯佑是父皇亲手提拔上来的内阁首辅。 太子垂眸,事先准备好的说辞一句都用不上,于是默默站在一旁。 皇帝气喘吁吁,咳嗽两声,又开口:“冯佑,朕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诱徐则进京关押,西北守将得换个人。” 冯首辅反问:“皇上觉得处理徐则重于西北安危?” 皇帝不怒反笑:“你说呢?” 冯首辅正色:“老臣不赞同。” 皇帝冷眼瞧他。 冯首辅:“西北不可乱,换将定会引发战争。皇上,匈族并非偃旗息鼓,而是守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准备伺机而动。”他拿下头顶的乌纱帽,置放于地,“老臣可死,但徐则不可死,皇上,莫让边关将士心寒。” 皇帝又是一阵猛咳,他拿出帕子盖住嘴,吐出的浓痰里满是暗红血色,他闭了闭眼,嘴角勾起讥嘲:“你以为这样朕就拿徐则没法子?信不信朕以叛国罪论处,派兵去西北拿他!” 冯首辅:“当年,徐则这个人选是老臣与皇上一起商定,老臣知他,皇上也知他。”顿了顿,“此人虽有私心,可他感念皇上知遇之恩,对朝廷亦有敬畏,绝不会叛,皇上,切莫因莫须有之罪而对忠诚良将下手!若皇上心中怨气难消,尽可拿老臣开刀,万死不惜!” 皇帝静静望来。 眼前突然浮现一副画面,那年,他正值壮年,冯佑也刚由吏部侍郎晋为尚书,多年仕途中遇到的波诡云谲并未熄灭这男人眼中光芒。冯尚书的胆子从未小过,大步踏进御书房,自说自话展开一幅江山舆图,从书房的这一头展到那一头,口中尽是波澜壮阔。 那一天,他们君臣二人在御书房定下西北之策,将徐则调动到边疆。 他永远记得,冯佑说到激动处,握住他手发誓:一朝为君臣,从此两不疑,臣定不相负。 这算负了吗?还是没负? 皇帝笑了笑,人老了,年纪大了,整日想起以前的事来。 他望着跪在地上那人:“朕给你个体面,自请乞骸骨罢。” 冯首辅猛然睁大眼,一脸震惊毫不作伪,他张开嘴又闭上,说不出话。 太子也不敢置信,扭头来看,不敢相信父皇愿意放这等逆臣一码。 皇帝难得看到冯佑这份蠢样,竟还一笑,摆手道:“滚出去,别在这碍朕的眼。” 冯首辅老泪纵横,泪水模糊双眼,他擦了擦,深深俯身而下,拉长声音:“谢主隆恩。”来此之前,他已心怀死志,却不料能死里逃生。 他哽咽不能言:“陛下……” 皇帝不耐烦:“还不滚?” 冯首辅擦擦脸,扶着膝盖颤抖站起身,深深作揖,然后转身离开。 皇帝背对着他望向窗外,没再说话。 冯首辅走出长廊时,正巧遇到平阳公主捧着一束菊花款款走来,这位殿下的背脊永远挺直,人花相映,别有韵味。他脚步一滞,侧避一旁。他不想说话,平阳公主却停下脚步,温和道:“大人哭过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