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0页 (第1/2页)
每天课后等电梯,徐方亭习惯跟缪老师聊几句,今天也不例外。 她告诉山山明天去机构一事,缪老师稍显意外,她们三个老师间无急事一般不会交流排课情况。 徐方亭这才留意到,苏老师和她那个一进门就要执拗地拖鞋光脚的男孩子有一段时间没出现。 “不来了,”缪老师叹气道,“他们不是沁南市户口,去哪里都要自费,家里开小吃店应该挣得不会太多吧,还有一个哥哥要上学。之前每天都是苏老师打车接他过来,下课再打车送他回去,他家里分不出人力照顾他。” 徐方亭问了一个旮旯问题:“那……苏老师收他打车的费用吗?” 缪老师瘪嘴摇头:“没有,那个小孩在人多的地方可能会失控尖叫,苏老师不敢带他坐地铁公车,只能打车了。他们两个的家还在不同方向哦!” 徐方亭只能苦笑。 说来也讽刺,谈嘉秧有本地户口,家里不肯评残领补贴,坚持掏腰包上课干预;非常需要补贴的孩子,家里却没有本地户口。 就像小时候庙会过后,她捡别人丢弃在路边的油条,撕掉残口就成为她的美食,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样的好东西为什么有人不要。 徐方亭忧心道:“他在家没人管、没人教的话,技能会退化的吧?” “对呀,”缪老师也沉重道,“像我工作之后就没用过英语,现在连高考英语都做不出来了。什么技能久不用都会退化的。” 徐方亭说:“对比之下,蓉蓉家境好真是太幸运了。” “是呀,”缪老师说,“我教了两个月她撕饼干糖果的包装纸,锯齿的那种,她终于学会了!” 徐方亭由衷道:“是吗,那挺好的。” “可是她能力实在太差了……”缪老师作出虚脱的表情,那片带血卫生巾似乎又飞到眼前,“她早几年在星春天一直上小组课,几个学生一个老师,有点类似托班——老师哪里时时刻刻管得了她。如果是上一对一个训的话,情况应该会好很多。这也跟家里有关,他们家觉得她过得开心就好。” 徐方亭下意识说:“可是累的是大人啊,蓉蓉阿姨太辛苦了!要是我估计坚持不了七年……” 缪老师也只能说“是呀”,此题无解。 身体上的劳累还是次要,七年如一日面对一个难以回应自己的孩子,那种无力感才是一把利刃,削弱坚持下去的勇气。 * 徐方亭和谈嘉秧刚进家门,谈韵之便冲过来,大叫一声“小徐”。 “小东家,怎么了?” 两个人都看出对方眼里有话要说。 谈韵之说:“你说吧。” 徐方亭说:“你先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