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3页 (第2/2页)
手里攥着支票,汪太太安心了那么一点点。 此事曼云并不能知晓,正跟曼珺在去戏院的路上。 曼珺说道:“你病了一年,恐怕是没福气听这丝竹管弦了,今儿我好容易订到梅先生的戏票,万不能错过的。” 曼云笑道:“为什么不多叫几个人呢?姐夫不能来吗?” 曼珺指着静秋说道:“我们三个人还不够吗?难道要把包厢挤满不成?其实,母亲是顶爱看梅先生的戏的,可惜她一大早就有事,竟找不见她人。” 她这意思,竟是透露了自己本来就是来找汪太太的,寻不见汪太太,又不想太冷清,才把曼云拉来的。曼珺自己还没意识到,旁边静秋则捂着嘴偷偷的笑。 曼云听出这个意思,也没有计较,说道:“估计又跟哪家的太太去打牌了。” 曼珺点点头,等到了包厢,前面已坐满了人。曼云说道:“真热闹。” 曼珺道:“可不是吗,名家名段,真是一票难求呢。” 曼云坐下,等了一会儿,台上开锣,正是一出《三岔口》。两个人在台上打得热闹,底下时不时有人哄笑喝彩。 曼珺道:“今儿原是为了河南赈灾做的演出,能见到不少名角儿呢。” 曼云点点头,只顾看戏。大概演了三四出,时候已经不早,便有人敲锣打鼓地上台,引着观众看过来,原来是梅先生的牡丹亭。顿时场面热闹起来,但见这杜丽娘袅袅婷婷上台,唱腔婉转悠长,不尽的妩媚风流。坐在最前面的一个女子,衣着华贵,总有快三十岁,却梳着一个姑娘的头,抱着一个匣子,时不时拿出戒指项链往台上扔。 曼云感叹道:“你看那个人,真是慷慨解囊。” 静秋先捂着嘴笑了,才说道:“你不懂的,这个人慷慨也只对着一个人慷慨。” 曼云不懂她的意思,曼珺说道:“那个人最是迷梅先生的,只要有他的戏,必定坐在前排,每次要扔一匣子的首饰,梅先生唱罢了戏,也要跟着人家到家门口,守着家门口哭一阵再回去。但凡爱来这儿听戏的,没有不知道这个人的呢!” 曼云一听,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再看看那个女子,侧着脸,也看得出是个标致的人物,必然也身世显赫。便问道:“她是还没有结婚吗?” 曼珺也叹了一声,说道:“可不是吗?三十二岁的老姑娘了。” 众人都把她当笑话一样的调笑,可是曼云却对这个人肃然起敬。恋慕自己喜欢的人,这是何等的勇气?自己原本也想成为她那样的人,最后还是妥协了,可见这种事情,不是轻易能够办到。台上正唱道:“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