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7页 (第1/2页)
接着,礼部尚书继续宣读。 “第一甲第二名河东郡张弘!”依依向物华 定定住天涯 这位来自河东郡的张弘就是今科榜眼了,他也重复和凌世心一样的流程,叩头谢恩,让位站立,而按照历年的传胪日规矩,礼部尚书在宣读诏书时,只有一甲的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有资格上来跟皇帝行礼谢恩,后面的二甲、三甲只会被读到名字,但不能出列,只能留在队伍中听宣。 现在一甲的状元、榜眼都已经公布,最后只剩了探花。 待榜眼张弘侧旁站立,礼部尚书继续宣读。 “第一甲第三名云州文靖安。” “第一甲第三名云州文靖安。” “第一甲第三名云州文靖安。” 文靖安:“???” 他中探花郎了。 说来奇怪,这一刻自己为什么反而一点感觉都没有? 最多觉得空空的,像是得到了什么,又像是失去了什么。 然而由不得他想为什么,因为就站在第一排,跟前面的状元和榜眼仅有数步之遥,也不用鸿胪寺礼官引领了,他得直接从队伍中走出去,走到凌世心和张弘让出来的那个位置,行一样的礼仪,说同样的谢辞,向元景帝叩拜道: “臣云州文靖安叩谢圣上隆恩。” 说罢,他站到凌世心和张弘身旁,面对皇帝,背对皇帝,他们就是元景十七年的新科一甲,大盛朝全新出炉的新科状元、榜眼以及探花郎! 一甲诞生,接下来就轮到二甲和三甲了,礼部尚书仍会宣读他们的名字和名次,其中二甲的人数和三甲的人数基本相当,比如今年三百八十位贡士,除去一甲三位,剩下的三百七十七位贡士,有一半能获得二甲进士出身,另一半获得三甲同进士出身。 其他人文靖安不甚在乎,他只想知道陈崇章的名次。 最后陈崇章的名次不是八十八也不是九十八,而是一百九十八,成功获得二甲进士出身。 当礼部尚书将所有名次宣读完毕,他向元景帝复命,元景帝直接让大内官发下另外三分任命书,其中任命新科状元凌世心为正六品翰林院修撰,新科榜眼张弘为正七品编修,新科探花文靖安为正七品编修。 其余的二甲、三甲也有任命,一般二甲前三十七人可入翰林院任庶吉士,二甲其他进士任六部或者其他中央部门主事官,三甲则外放全国各州郡,直接出任知县等七品官,但这些不会当朝公布,而是等鸿胪日结束之后,由吏部尚书根据全国官缺情况先行安排,然后将名单呈送元景帝作最终决定。 礼部尚书读完三百多新科进士的名单,元景帝也给一甲恩赐了翰林院本官,那么这场大朝会便到此结束,大内官主持退朝仪式,元景帝离开龙椅移驾后殿,左右丞相和其他足够品级的官员会跟随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