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荣耀,化学强国_第26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3页 (第1/2页)

    万幸的是,这个大盛朝有了前三十年剑州海贸作为基础,没有完全闭关锁国,这使得无论在庙堂还是乡野都有相当部分的人通过各种方式“看到”了西海,即便是文靖安当年在云州乡下的时候,那里不识字的老百姓都有人知道“剑州人有钱”,为什么有钱?和西海三十六国做生意,十年前文靖安他大舅就跟他说过了。

    这部分人就是“干柴”,文靖安那份报纸就是“火种”,一旦点燃,扩散开去,就能驱散笼罩在这个朝代的愚昧的阴霾,将黑暗的旷野点亮,人们黑色的眼睛得以看见白色的光明。

    一场启蒙运动就这样悄无声息开始了。

    短短两天时间,这份小小的报纸真就起到了引燃的作用。

    第二天下午三时,翰林院放班,文靖安走出翰林院门口,一群头戴方巾,身穿长衫,都是典型商人打扮的各个年龄段男子聚在门前广场观望等候,其中有几个在印书局见过文靖安的,马上包围了过来,引得后面的人也跟上来,一阵sao动,幸而翰林院守门的几个差役见势不对将人群隔开,文靖安退到门口,隔着几个差役跟这些人道:“诸位有话好好说,千万不要在这里起哄。”

    又叮嘱几个差役:“拦着就行,不要伤人。”

    此时,印书局有几个小官恰好从翰林院里出来,他们看见眼前情景,又历来与这些书商打交道,彼此面熟,当即出面呵斥:“你们要干什么?!这里是翰林院!这是文探花!一个两个不要命了?!”

    这些书商这才冷静下来,一个较为年长的出来回话,他的大概意思是——报纸全卖光了,他们专门等翰林院放班,请求文探花文大人给他们“补货”,有多少要多少,钱都带来了。

    文靖安强忍内心激动,表面不动声色,由于他们初步计划只印了一千份,断然没有多余的报纸给这些书商带回去,他便迅速想了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这些书商跟这几个印书局小官报名登记,说清楚哪家要多少份报纸,然后让他们明天早上八时到印书局那边的门口来取。

    这些书商一听,当场掏钱订购,文靖安得以喘了一口气,事后统计下来却慌了神,这批有嗅觉和尝到了甜头的书商,一共订了八万五千多份报纸。

    好不容易将这些书商打发走之后,文靖安把印书局的官员都叫了回来,拿出那些书商交上来的部分定金给这些官员分了,然后请他们加班加点、连夜开工,当然,一个晚上不可能将八万多份报纸全印出来,能做多少先做多少。

    这也给了他一个强烈的信号,这份报纸获得了出人意料的那一种结果,更令人欣慰的是,大盛朝的人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比想象中还要高。

    当晚他陪着印书局所有的官员挑灯夜战,只在临近天亮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