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8章 篡代  (第2/2页)
接下来,他们就更顾不上她了!”    卫瑾凝视何天,点点头,“希望如你说言罢!”    “那个张林……是个什么衔头?”    卫瑾想了想,“卫将军。”    “没有开府?”    “没有。”    “如是,彼人恐怕不会大满意呀!”    “他还不满意?他原本只是一个小吏!”    何天摇摇头,“这个张林,跳的如此之高,其实是自比孙秀的,孙秀开府,他不得开府,必有怨怼。”    卫瑾也摇头,“如是,真叫‘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顿一顿,“其实不止张林——他们那一伙人,皆为卿、将,超阶越次,不可胜纪!甚至,下至奴卒,亦有加爵位的!若还不满意,那只能自己噎死自己了!”    过的两日,新消息传来了:    新皇帝下诏——    “天下所举贤良、秀才、孝廉,皆不试。”    即,不必考试,即可上岗。    “郡国计吏及太学生年十六以上者,皆署吏。”    即,做过“计吏”的,有个“太学生”学历的,都可以做官。    “守令赦日在职者,皆封侯。”    “郡纲纪并为孝廉,县纲纪并为廉吏。”    总之,皇恩普降啦!    何天心说:够疯狂的呀!可是,很快人们就会发现,升官也好,封侯也罢,都不过是个虚衔,并捞不到啥实际的好处。    原因很简单,哪来的那许多钱给这许多人发工资、发奖金呢?    新皇帝的本意,是收买人心,但效果一定适得其反——由希望而转失望的人,更容易离心离德。    哎,话说,那个“貂不足,狗尾续”的说法,啥时候出来呢?    过的两日,又有新消息传来了:    加齐王冏镇东大将军,成都王颖征北大将军,皆开府仪同三司。    何天冷笑,“赵王、孙秀的目的,是以此宠安二王,希望他俩别闹事儿;可是,必然再次适得其反——这不啻替对头增大势力,简直是授人以刀柄了!”    “不过,”卫瑾说道,“孙秀用了不少自己的亲党做二王的参佐,譬如,齐王的军司,叫管袭的,就是孙秀的人。”    何天摇摇头,“没有用!大权在二王自己手里,真要起兵,军司啥的,不过烦一刀耳!”    *    何天可以扶杖行走了。    高烧之后,他第一次来到了室外。    瑞雪飘飘啊。    元康四年,原本可能是个丰年的。    可是,只怕春播之时,正是刀兵最盛之时。    唉。    卫瑾、李秀都很紧张,不过一盏茶的光景,就催他回屋。    这一回的高烧,就是上一回“放风”放出来的!    何天笑一笑,并不坚持,贪婪的呼吸了几口冷空气后,乖乖的回屋了。    一进屋,即提出了一个颇叫人意外的要求:沐浴。    啊?    “癸未夜变”,迄今已近四个月了,期间虽然反复折腾,但何天胸背的那条贯通伤,已经彻底愈合了,照理,可以沐浴了。    可是,目下是大冬天啊,着凉了咋办?    何天笑,“凉拌呗!”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