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3页 (第2/2页)
邓琳琅连忙给两人介绍:“这是李经理的弟弟,最开始想到用运输队的车捎大米的就是他。这是我大哥,跟我娘一起来陪我过年的。” 她介绍的太坦荡,邓林胜心里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遗憾。李卫党倒没多想,摊手对邓林胜笑着说:“咱们先把东西放厨房吧,我这手上都是油,一会儿再握手吧。” 大妮正在被许慧丽盘问,得知李卫党结婚的时候,邓琳琅还带着她们姐两去吃过饭,面对李卫党时便只留下表面的热情。 邓琳琅对此不大在意——她跟李卫党之间的生意是他们之间的事儿,不能要求刚见一面的许慧丽,跟自己一样把李卫党当成合作伙伴一样维护关系。 许慧丽年初二离开的时候,没再对邓琳琅提高考或是招工的事儿,反而跟邓晋生一样,让她有事儿或是缺啥了,就往家里写信,别因为邓琳琳的事儿就不好意思跟家里张口,与刚来时恨不得直接把邓琳琅押回平山,表现的判若两人。 邓林胜看着自己脚边的大包袱,觉得许慧丽这些话完全没必要说,却也不劝,只在边上跟邓琳琅定规着,让她五一一定要回平山参加自己的婚礼。 他们两人一走,很快又到了春风吹袭冰雪融化的时候,已经被定名为向阳花的福利院,终于破土动工了。 材料准备的齐全,生产队分出一半的人来就够忙活,没用半个月,小庄头的头一栋二层楼就竖立在了邓琳琅的院子边上,引的孩子大人不时的跑来看稀奇。 邓琳琅每天除了去福利院,回来还要查看进度,记好材料出帐,更不能忽视手工合作社原料的补充,再次跟陀螺一样高强度运转着。 小庄头每个社员看到邓琳琅,都心疼的说她瘦了,让她有事儿只管招呼自己,别啥事儿都自己干。因此等到福利院大门装上的时候,邓琳琅也就把打扫卫生、安置家具的活交给郑秀敏等人帮忙,自己骑车又跑了一回县城。 宁记者既然说过要深入报道,帮着邓琳琅协调了各种材料,于情于理在福利院开院的时候,都应该请他到场。 还有刘主席,邓琳琅觉得自己也应该向她报备一声,否则让人误会她用人靠前、不用人靠后,以后就没法打交道了——邓琳琅心里明镜似的,自己的福利院不可能只有眼前的八个孩子,以后再接收孩子们上户口、协调入学都需要妇联帮忙。 刘主席得知向阳院在半个月后就可以开院,很是吃了一惊:“这么快?” 陪着邓琳琅来的宁记者笑了:“我刚听说的时候也吓了跳,要不是知道小邓从来不拿大事儿开玩笑,都以为她在忽悠我了。我已经跟我们社长汇报过了,向阳院开院的那天,我们县报社的深入报道就会见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