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0页 (第2/2页)
倭国国内只要不太平,就会往外扩张,这已是常态,那朝鲜和倭国虽说隔着近海,却也相距不算甚远,因此常常受到倭国的侵扰,偏偏朝鲜国力甚微,听说现今的国君也是个小少年,比李恪大不了几岁,辅政的亦是太后,这么一看,谢宝扇竟与他们有些同病相怜。 不过,即便再同情,涉及国家大事,这多余的同情心也只能收起来。 “倭国占领的那个海岛,距离我大邺有多远呢,边民可曾受到影响?” 徐锦回道,“叶吉,临元等地已经增添了兵力,就是防着倭国和朝鲜交战,波及我朝边民。” 谢宝扇点了点头,她又问,“此事可曾派人送到福建去?” 摄政王李善有自己的探子,朝鲜起了战事,他定是知情,这点谢宝扇心知肚明,只是朝堂上的事,按照规矩,理应通过六部问问他的意思。 “回禀太后,已着人快马加鞭送往福建。” “眼下正值冬季,北地冰天雪地,依臣的拙见,两国的战事未必能打得起来,请皇上和太后不必太过忧心。” 这话也有几分道理,北地一年里,倒有半年是寒冬,这个时节,正是最冷的时候,每年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何谈行军打仗。 一时,殿内不少大臣点头称是,谢宝扇默默不语,片刻,她望着端王,“端王以为如何呢?” 被点到名的端王李清说道,“这倭国狡猾多端,就怕他们出其不意,那朝鲜国离我们太近了,咱们不能大意啊。” 今日的朝会,端王虽说并未发言,但是此番听他的话,竟也是主张出兵相助朝鲜。 “我朝派去的探子查明,近些日子,陆续还有倭国过来的人进驻到海岛上,朝鲜国那边和他们交手了几回,各有胜败。” 谢宝扇见此,说道,“哀家料想倭国花费了这么大的气力,不会只是为了占几个海岛,等到明年开春,一场战事难以避免,俗话说有备无患,诸位大人还是要早做打算啊。” 李清回道,“正是这个道理,那朝鲜国和倭国哪一次起战事,中原朝廷没有相助的?想必这次也避免不了。” 说罢,他摇了摇头,叹气说道,“唯今也只望摄政王能尽早回京,主持政务。” 在场的人无不赞同,摄政王李善为人虽有些狂傲,在军事上却很有才干,若非如此,他也不能在边关镇守多年。 谢宝扇母子俩听着大臣们议论了半日,心里大约也有几分主意,不久,众位大臣散去,谢宝扇又留在乾明宫,她将历年事关朝鲜战事的折子都看完,直到深夜,方才回到宁寿宫。 第182章 朝鲜和倭国忽起战事,……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