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第388节  (第2/2页)
,胤礽强力建议,把这本书留在了大清皇家的书房中。    他说,如果到了不能挽回的那一步,那爱新觉罗的子孙不如做个先进的代表,咱爱新觉罗当不了皇帝,就让整个华夏别再有皇帝了。    要当亡国之君,就当个彻彻底底的亡·国之君,也算是青史留名。    康熙当时气得把胤礽撵得上了乾清宫的屋顶。胤礽踩碎了乾清宫好几片琉璃瓦,康熙让胤礽用自己的俸禄补屋顶。    “亡国之君……”康熙笑着摇摇头,“亏他说得出口。”    康熙将书放回书架暗格,伸了一个懒腰。    他虽才四十多,但已经感到了身体状态与壮年时相比,下滑了不少。    还好,他当机立断,及时出海。否则,他可能就没有勇气出海了。    “汗阿玛,威廉三世向我们求助。”胤禔推门进来,“他说那些德国佬实在是太黑心,希望大清能卖给他们更多的粮食。”    胤禔十分无语。    当保成决定囤积粮食卖给欧洲的时候,还消沉了许久,并自诩为恶魔罗刹。    胤禔决定亲自来卖粮食的时候,也做好了遗臭万年的准备。    结果呢?大清成了救世主了。    无论大清的粮食卖多高,德意志那群人居然都能卖到大清的好几倍。    那些买粮的贵族也像是不缺钱似的,甚至更倾向于买德国佬的高价谷物。    胤禔一番查探后,得知买越高价的粮食,贵族们就能得到越高额的回扣。    至于用国库的钱买来的粮食不够军队和平民吃?那和现在仍旧能天天酒池rou林的贵族们有什么关系呢?    若不是威廉三世和路易十四还算有本事,能压得住贵族,先把大清运来的粮食买光之后,差额再去买德意志诸国的高价谷物,现在他们已经打不起仗了。    康熙无奈:“我们是不是不该再向他们卖粮食?或许我们不卖粮食,他们把国库耗尽之后,就会停战?”    胤禔道:“那他们的平民多惨啊。”    康熙:“……保清,如果这话是保成说的,朕就信。”    胤禔翻白眼:“汗阿玛您爱信不信。儿子难道还是什么恶人?”    康熙摆了摆手,打断胤禔的自吹自擂,道:“我们卖给他们的粮食,他们可能转手就卖给德意志的人,然后再花钱买回去吃回扣吧?”    胤禔敷衍地奉承道:“汗阿玛英明。”    康熙就当是胤禔真的奉承他:“这和保成当初去江南时,那些豪强们做法一样。无论国内国外,做坏事的人都一样。”    胤禔道:“那汗阿玛的意思是,真的不卖了?”    康熙道:“卖,不过分两种卖。一种较好的粮食,直接提供给贵族和军队;另外一种,他们给精细粮食的钱,我们给两倍的谷糠或者掺杂泥沙,返还更多的回扣,让贵族赚更多的钱。”    胤禔疑惑:“干嘛让他们贵族赚更多的钱?”    康熙道:“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大清直接搭建粥铺,给平民们施粥赈灾。”    胤禔沉默了许久,对康熙行礼道:“汗阿玛仁德。”    康熙摇头:“朕不是仁德。大清卖了这么多粮食,却一粒米一粒麦都没能落进平民的腹中。等欧洲诸国缓过气来,民怨一定极重。那些无耻的贵族说不定会把民怨转移到大清身上,说大清故意榨取他们的金钱,却没能卖给他们足够的粮食。甚至他们会撒谎,说大清根本没有卖给他们粮食。”    胤禔借着道:“然后他们就能鼓动民怨,来与大清作对?”    康熙点头:“他们就算不会直接开战,但他们不断让平民成为海盗,sao扰大清海域和商路,或者鼓动平民冲击在海外的大清商人,也会给大清造成极大麻烦。”    胤禔沉思了一会儿,道:“我明白了,我会让所有出外游说的大清大臣和文人全部回来,一同参与施粥。”    康熙道:“你和你的弟弟们要多累一些,这些事要你们亲自做,才有效果。还有,做好事要留名,把我们大清为何要做这些事都一五一十的说清楚。”    康熙说完,戏谑笑道:“朕记得你刚出海的时候,海外的人对华夏的印象都是冤大头。现在我们又要坐实这个冤大头的称呼了。”    胤禔失笑:“汗阿玛所言极是。”    ……    京城中。胤礽看到康熙和胤禔新的书信时,长吁短叹了许久。    他都做好被人钉在耻辱柱上的准备了,怎么还能变成这样?    大清在海外变成了“代主施恩的仁慈上国”了?    康熙本人都被教皇亲自写进了新编的教典里,成为圣人了?    见游说停战没有效果,胤禔就带着阿哥们重新游说,让各国同意大清建立粥棚,以国王和大清的名义,对平民进行施粥。    这粥基本都是糠,很少米,有一点点苦涩的盐,还有大把的沙子。    老实说,非常难以下咽。    胤禔让会当地语言的人告诉平民们,大清这粥是故意的。    因为如果是正常的米面,如果不掺杂沙子,根本到不了他们口中腹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