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0页 (第2/2页)
来还会有孩子,有了顾虑和软肋……他不能够任性妄为了。 “幽州三地年景刚刚好一些,还有许多要做的。”赵禛把送向远方的目光收回来看向身侧之人,“你不是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吗?” “嗯,安定的日子不容易。”杨久挽住赵禛的手臂,笑着说:“希望我们旁边的邻居安安稳稳的。” “对。” 强敌在侧,瞎想八想啥,利用安稳的处境好好发展才是。 二人并肩而立,许久许久。 ······ 干旱如同瘟疫一样蔓延,由北到南,由北到更北,这两三年,就连南方的降水量也在减少,中原腹地有些地方更是赤地千里,皲裂的土地长不出庄稼,勉强长出来的庄稼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却等不到长大就干死在了地里。天灾人祸,苛捐杂税犹如跗骨之蛆啃食着百姓渐渐被“掏空”的身体。夜里,仿佛能吃到啃噬的声音,嘘,别去靠近,那是“吃人”的声音。 百姓的脊梁承受了太多太多,压得弯弯的,要活不下去了。 “活不下去了!” “娃没了。” “我要喝水。” “饭,哪里有饭吃。” “天杀的又来要丝绢税了。” “打死他……” “打死他……” “打……” 新启十五年冬,泰明殿,九五之座上没有皇帝,主事是国舅及另外三位辅政大臣。 兵部侍郎说起了中原大省发生民乱之事,虽然已经派兵镇压,但民乱此起彼伏,“疲于奔命,不是长久之计,越是镇压,民间反而怨声载道,成首辅,这该如何是好?北地的难民在向南走,如果不是拦着,脚程快的都快进入京城了!” 国舅成首辅皱眉,“一群不知教化的刁民,有无开仓放粮?” “有。”下面立马有人回答。 “既然有,为何还会发生民乱?肯定是有官吏中饱私囊,鱼rou百姓,赈灾的银两钱米一定要尽数用在百姓身上,吏部,一定要严查,贪腐者杀。旱情如此严重,逼得百姓背井离乡,南下寻求生计,他们也不容易,就一遣送回原处,二以工代赈,让他们就地服徭役修桥铺路,工部,立刻去做。” 成国舅长叹一声,“真是艰难之际,诸同僚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所有人站起来应诺。 民乱后成匪,抢占山头、自立为王,镇压一地又出一地,带头裹乱者众,镇压时抓获了几个头目已经押解如京,送入了刑部大牢,刑部侍郎讨个注意,“首辅,是放是杀?” 放,没法杀一儆百。 杀,恐难服众。 只能够日日关押在大狱之中。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