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0页 (第2/2页)
… 被后世称之为“庸泰北归”的计划就此开始开展。 庸泰书院位于山上,书院背靠丛山,密林森森,就没有一条山路是能走的。东及郡太守派来围困的人也想到这一点,就只是把好了下山的要道,没有看着后山。殊不知,经年累月的,后山也有了一条小径,藏在腐烂的植被之下,胡骁就是借此避开耳目潜入了书院。一旦做好计划,实施起来就很容易,书院上下一千六百多名师生有一千二百多人愿意北上,其余人有家有业者走不了、体弱多病者走不动……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下山后就各自散去。 其余人等,化整为零,以各种方式、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东及郡,大家约定好在北境内再见。 乘船目标太大,只能够百多人走此路。剩下的,都是陆路,交通工具有限,八|九百人只能够在数名老师的带领下步行。他们不畏艰险,毅然决然地把书院内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了,等妄自尊大的东及郡太守反应过来时,庸泰书院已经人去楼空,立刻派人去追,但书院学子如泥沙入海,哪里能够找到。 北上之路艰难,最困难的是如何在战乱中走过隆冬。 幸好有胡骁一路帮助,又有宁王人马的一路接应。 在冬雪消融的那一刻,庸泰书院最先一批人踏上了北境的土地;在春暖花开时,庸泰书院最后一人到达北境。也就在此时,酝酿了一个冬季的动乱彻底爆发,兵戈四处而起,朝廷彻底陷入了危局,风雨飘摇。 朝廷里,与宠妃玩乐的皇帝听到内侍说江山乱了,摆摆手说:“找国舅去。” 国舅正焦头烂额呢,在殿内来来回回走,他想不通啊,“我一心为百姓,苦心孤诣,自认为没有做错半点,为什么要反我?” 下面各部的官员都是焦头烂额的。 镇压?镇压不行。 招安?招安行不通。 有人忽然支支吾吾地说:“朝廷手里有一支得用的兵马就好了。” 第134章 开荒第一三四天 朝廷手里的兵马? 此言一出, 许多人脑子里跳出了神都侯梁奕。 自从叛乱开始,除了拱卫京畿之地王师外,能够调用的兵马都由天下兵马大元帅神都侯梁奕带领东征西讨、南征北战, 可谓是节节败退、打哪儿哪儿输, 指的不是对手,是他。梁奕丢盔卸甲的事情做得极多,跑得比谁都快, 就是给叛乱者送补给、人手的。 参神都侯梁奕的帖子犹如雪花一样送入宫中, 但上达不了天听、下不罪及梁奕,只能够看着梁奕屡次逃回京城、屡次加官进爵;屡次带着兵马出去、屡次大败而归……京都百姓就和看热闹似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