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9页 (第2/2页)
时候的事情几乎都忘记了。”小乙挠挠头, 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那里有什么特色的,“对了,公子,那个风鱼,不就是特产。” “小乙原来是那儿人啊。”杨久笑着说,“故地重游,小乙也算是衣锦还乡,回那边看看究竟什么样子的。” 小乙幼时被卖出去,辗转来到京城,中间不知道过了几道手,对家乡的记忆早就模糊。原生家庭的条件应该不如何,作为特产的风鱼没有在他脑海中形成美食记忆,吃的时候如杨久、小甲等第一次吃到的人一样惊讶。 杨久说,“小甲的家乡在哪里?正好借此出来的机会,说不定可以过去看看。” 小甲摇头,“不记得了,那时候太小,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出来的。” “我也不知道家乡在哪里了。” 杨久看着前方,天际线远远的方向,就算是去了江南,感受到差不多的气候,但那也不是家乡。 气氛有一丢丢伤感,但很快就被午饭扎营时的饭菜香味冲淡,不管彼此的家乡在哪里,关于食物的记忆上已经深深烙印上幽州的记号,杨久一人改变了幽州的饮食习惯,篝火堆里埋着的土豆,锅子边缘上贴着的玉米饼……这些不仅仅美味,更饱了许多人的肚子,行军打仗中中更是发挥了大作用。 休息时,杨久听近卫们说关于打仗的事儿,从这些近卫口中不难听出羡慕之情,说起认识的某某某因为擒贼有方、获得了战功,升了校尉等等,“乱世出英雄”此言一点没有错,于军人而言,在战场上果然能够得到更多的战功。 说起这些的近卫们羡慕不已。 但人的情感是复杂的。 说起了升官发财,又不可避免地说起认识的谁谁谁死在了战场上,尸首都不全……谈到这些,近卫们唏嘘着,他们在大后方虽然没办法快捷地弄到战功,但不用直面战场的危险,不得不是说幸运的。 “种地养牛的好把式那个谁来着?” “你说的是王老五?” “对对对,就是他,要不是医疗兵顶着刀剑把他从死人堆里背出来,他可就没了。” “你说起这个我要说了,咱的医疗兵就是这个。”说话的近卫比了个大拇指,与有荣焉地说,“赶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把人背出来,大家都知道,只要有一口气撑着,等到医疗兵把自己带回去,就有可能活。” “谁说不是呢,我听说一个断腿的伤兵说那时候他肠子都掉出来了,推着医疗兵别管他,反正也没法活,医疗兵十八|九岁的还是娃娃呢,不让娃娃冒这个险。但医疗兵就笑笑,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背着人往后撤,一路上还捡了一个伤了眼睛的,这才让断腿的捡到一条命。”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