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7页 (第1/2页)
姜大福听的一个脑袋两个大,赶紧扛上锄头出门了。 ******** 老姜家这边儿,夏日清晨,院子口的歪脖子老枣树结了大大小小的枣儿,微暖的小风吹来,带来了满园的花香。 陈秀英妯娌几个趁着早儿,打水唰唰唰洗衣裳的洗衣裳,扫院子的扫院子。 姜大几个跟往常一样,先把鸡鸭窝拾掇干净了,浇了菜园子,家里柴火啥的都齐全了,才哈头哈脑颠颠儿去找老母亲。 嘿嘿,家里的活儿都干完了,能跟娘说会儿话喽。 这也是老太太给好大儿们下达的指令,家里有活儿的时候就去干活,别有事没事就往她老婆子跟前凑! 一天天的不嫌热? 这几个家伙儿还真不嫌。 老太太刚吃了早饭,在院子里溜达了几圈儿,浑身懒洋洋,这会儿正躺在梨花树下乘凉呢。 前头姜大哥几个委托邻村的老木匠,用家里的好木材给老母亲打了张躺椅,躺椅上还带着个小枕头,专门乘凉用的,可舒坦了。 老太太闭着眼儿在躺椅上小憩,边上还放了张高脚凳,上头放着茶壶跟茶碗,暖风带着花香儿,口渴了就喝口小茶,小日子真是惬意无比。 姜大哥几个凑过来,一边儿跟老母亲聊天儿,一边儿给扇风,添水,殷勤得不行。 姜大碰了碰茶碗,觉得有些凉了,便道,“娘,茶凉了,儿给换换?” 沈荷慢悠悠睁开眼儿,“慢些点,别烫了。” 姜大喜滋滋应了,溜溜儿去了灶房。 要不说呢,还是娘关心他呢。 姜二跟姜四也在边上,说话逗笑,逗的老太太一个劲儿眯着眼儿笑。 姜大拎了茶壶过来,突然村里的一个小干部急匆匆过来了,一脸的汗,“大队长,出事儿了,知青点的高知青昏过去了!” 老姜家一家人皆是一惊。 高知青啊,那可是个好小伙儿,咋就昏过去了? 姜大赶紧套了衣裳,带着小干部往外赶。 等到九点多回来,一家人问咋了,姜大叹了口气,嗨,还不是家庭出身闹的。 这个高知青出身大家族,父母都是京城来的知识分子,听说爷爷还是开国后的科学家,后来被打倒,家里老人下了牛棚,高知青就成了知青。 这年头这样的人家就是臭老九,在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眼里就是活该来改造的。 大溪村还算是民风淳朴,对于下乡来的知青比较优待了,就这样这些年也有几个知青差点儿没熬过去。 这个高知青呢,是个文弱的小伙子,白净斯文就跟以前城里的大户人家少爷一样,却没有一点儿少爷脾气,该干活干活,该吃苦吃苦,从来不抱怨,克制有礼。 这样的好小伙,大家伙儿看了都很欣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