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1页 (第2/2页)
。他当日确实行事不当,可若要直接指摘其无君无父,罪名太过了些。皇上转头就罢免了明珠余国柱,不必想,我也能猜到,该是他们的手笔。” 康熙点头:“明面上看,那两位同余国柱无甚干系,但孙儿查到,这两人曾走过余国柱的路子,其中一人的官位还是余国柱受贿后替其谋的缺。” 只说余国柱,太皇太后挑眉:“明珠呢?” 康熙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这一年来,明珠与余国柱来往甚密。” 太皇太后了然,来往甚密,已经犯了忌讳。就算明珠在此事上未曾插手,他的态度也决定一切。 她看向窗外。这边透过院中树枝远眺的方向,正是钟粹宫。 太皇太后敛眉:“明珠余国柱你已处置了,剩下的你可有想好怎么办?” 剩下的什么,康熙心知肚明。惠妃这些天曾多次传消息出宫给明珠,若说此事没她的份,康熙是不信的。 但他顾忌的是惠妃吗?显然不是。 见他不语,太皇太后开门见山:“惠妃好办,大阿哥呢?” 康熙身形一顿,微微蹙眉:“未曾查到此事有胤禔的参与。” 太皇太后抬眸,“所以皇上觉得与他无关?” 康熙哑然。表面上,胤禔确实没出手。但这些天,胤禔去钟粹宫去得格外勤快,每次呆得时间也比较长。种种迹象都表明,胤禔最起码也是知情者。知情而不报,知青而纵容,已经说明了他的立场。更别提他或许不仅仅是知情者,还是谋划人。 想到此,康熙心头梗堵,神色肃穆。 太皇太后叹道:“皇上可想听听我的看法?” 康熙正愁着呢,本就想找个人说道说道,又碍于诸多顾忌,不知如何开口。听闻此话,顺势答应下来:“玛嬷请说。” “朝堂弹劾太子的罪状虽有夸大,却不算无中生有。此事只是两个小官上奏,其余诸人皆未出面。因而说小不小,说大却也不大。皇上生气非是因他们弹劾,而是因弹劾背后的深意。” 康熙点头。 “你处置了奏本之人,甚至连同明珠余国柱也一起罢免,已摆明了态度,朝堂再不会提及此事。太子之局已解。你若想对他人轻拿轻放,也无不可。 “你为难,是觉得若不处置,保成委屈。若处置,手心手背都是rou。还有一点,你担心这处置的命令传下去,保成便会知道此事与胤禔有关。可对?” 康熙苦笑:“还是玛嬷了解朕。” 太皇太后觉得有些可笑:“关心则乱,当局者迷。皇上,你扪心自问,保成何等聪明,就算你不提胤禔,单凭你处置了明珠余国柱,他会猜不到胤禔身上吗?你若是担心保成会因此记恨胤禔,那便是小看了保成。”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