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2页 (第2/2页)
,老朱同志是农民出生,后来是游僧,但他当和尚那会儿也没人管,四舍五入一下约等于乞丐,陈友谅呢,打渔的,张士诚,卖盐的。 这里面说起来,竟然还是张士诚家庭条件最好。 他们三人各有优点,都是厉害角色,可是在身份上,那别说什么谁瞧不起谁。 李善长继续道:“这次龙湾之战,大帅和我们本都做好了张士诚在后袭击的准备,丢几块地也就丢了,保住应天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没想到——” “没想到他不仅不和陈友谅里应外合,连自己都不愿意动一动。” “正是。所以张士诚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威胁,只要把陈友谅压下去,大帅的大业必成。” “嗯。”朱标点点头,很有收获。 李善长突然卷起图纸来,将它放回了书架上,一副不再讲下去的样子。 他走出门去,竖起耳朵,听着城外的动静,他知道这个时候也差不多该来了。 果然。 轰隆一声炮响。 朱标坐在椅子上,感觉地底和头顶都震了起来,地上的石子似乎在跳,顶上的天花板似乎在向下落灰尘。 整个应天城都在炮声中无形摇动着,好像是人们的心一样,面上没有影响,实则都被拉扯着,一直扯到了龙湾去。 一条透明的、坚韧的、常人看不见的宽广的气运,把一城之气与帅府紧密地黏合起来。 人道的气运在此刻如同锅中烧开的沸水,于上空翻滚晃动,似乎稍有不慎就会颠覆。 还没等朱标观察观察帅府的情况,耳畔就突然响起一道龙吟之声,他明白这是钟山的龙脉在不安。 他侧头看去,眼底金芒闪动,转瞬间就看到了应天城外龙湾之地的江水。 陈友谅的船,靠岸了。 第34章 大胜 应天城,城外。 朱元璋骑在一匹马上,一身甲胄,手中握着缰绳,遥遥看去。 对面是山壁,生长着高大的斜出树木,辅以杂草花木,一片青绿之色。 他们能听见陈友谅的炮鸣,能看见他的战船,就说明他确实是在江东桥那里遇到了阻碍,没有办法只能折返,跑到龙湾这里来登陆。 “伯温,你看咱的标儿,给咱修了个好东西,修得不错,结实!” 刘基还能怎么办,在吹嘘自己儿子的父亲面前,只能赞同地点头——他作为半个师父,心里当然也是很满意的。 这座桥不仅挫败了陈友谅的威风,还让他失去了巨船高船的好处——他不能再像攻打太平一样,让士兵们从船上直接攻入城墙上了,更重要的是,船既然不能从秦淮河走,就只能到龙湾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