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8节  (第1/2页)
    二,青苔中伴生或者寄生着某种、甚至多重未知的微生物。    因此徐云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确定青苔净化能力的来源。    十五分钟后。    周佩瑶从电子显微镜上抬起头,对徐云道:    “徐神,我核对了foc和华夏植物志,青苔从形态上符合常见的水生类苔藓。”    “另外基因的its也测出来了,没有变异迹象,可以断定它不是新物种,自身不存在净化能力。”    徐云面色平静的点了点头。    周佩瑶的实验结果很明了,直接排除了第一种可能性。    因此具备洁净效果的,应该就是青苔中存在的某种微生物了。    这个答案并不意外。    目前地球上已经发现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在内,总数大约有两百多万。    至于未被发现的数量就更多了,并且波动很大。    众所周知。    目前推测生物种数一共有两类方法:    一类是直接请分类学专家通过理论推算,评估世界上可能还有多少物种待发现。    另一类方法是根据已详细调查区域的物种数量,外推至全球的总物种数。    然而,这些方法有许多假设与限制,使得推算的总物种数差异甚大。    最低的推算数值是三百万,最高的甚至达到了一个亿。    目前接受度比较高的一个数字,是由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camilo mora教授提出来的:    870万,不包括病毒。    他是应用生物分类阶层——也就是生物课本里学过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的数量趋势,推估出出来的这个数字(/tent/113/21/5970)    例如某动物门=10纲=100目=1000科=10000属=100000种,同时不同类群的分类阶层数量有相似的趋势,且高阶分类相对于种较稳定。    因此经过一系列的模拟,最终可推估得到较可信的总物种数。    camilo mora教授的这篇论文是目前全球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统计文稿之一,也算是个比较权威的推论了。    870万对比200万。    因此在青苔之中发现某种甚至多种微生物的存在,徐云真的一点儿都不惊讶。    随后他沉思片刻,对裘生道:    “老裘,先做16s相似度检测吧。”    裘生点点头,飞快的带上套……手套,说道:    “行,我立马就做。”    一般来说。    如果是培养皿培育出的菌株,检测或者对比的难度往往都不高。    但对象若是自然界富集的样本,cao作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徐云所说的16s相似度检测,指的是核糖体小亚基的rna组分检测。    也就是16srrna。    这部分长度大约1500nt,不同物种略有差异,算是目前主流的九大新物检测步骤之一。    五分钟后。    裘生抬起头,对徐云道:    “老徐,准备好了,引物你觉得用啥?”    徐云想了想,很快道:    “1492r吧。”    “好嘞!”    半个小时后。    裘生抬起头,打了个响指:    “搞定,扩出来了,blast的密匙你有吧?”    徐云朝他竖起一根大拇指示意干得漂亮,随后走到cao作台边,噼里啪啦的输了一大串密匙。    做过新种检测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16s相似度检测的界限其实有些模糊,因为不同分类群的检测相似度阈值是不一样的。    比如有的是97%,有的是99%。    只是在通常情况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