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2节  (第2/2页)
售报告以及利润模型,您可以先看看。”    周善接过文件看了几眼,眉头一扬:    “好家伙,预估三年后的市场占有率71%?这么高?”    徐云点了点头,语气和表情显得很诚挚:    “周院士,您是业内的顶级专家,以您的人脉可以很轻松的了解到我们产品的优势度,这方面我没有任何骗您的必要。”    “按照这个收入比例,画饼的大话我不说,但至少至少可以保证一点。”    “那就是明年的这个时候开始,您的研发经费绝对要高于意呆利给出的数字。”    周善将文件放回桌上,看了徐云一眼,又瞥了眼笑吟吟的林振华。    沉吟片刻,问道:    “小徐,你们公司是主打蟑螂药的吗?”    徐云连忙摇了摇头,解释道:    “周院士,蟑螂药只是公司目前最大的现金流而已。”    “我们的定位是生物科技公司,今后的产品目标必然是全领域性的。”    “如果机会合适,甚至可能出现一些跨行业的产品,毕竟科大的物理学院在我们公司也有占股。”    “因此您完全不用担心研究方向与您专业不符的情况出现,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蟑螂药。”    “当然了,杀蟑螂是我们的主旨,这点是肯定不会变的。”    周善院士的主攻方向是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也就是研究动物基因这一块,和蟑螂药完全是两个概念。    用现实例子来比喻的话。    差不多就是搞克隆羊多莉那种情况。    当然了。    这种只是成果方面的表现。    实验室内则主要涉及到了细胞、基因这些细微的微观研究等等。    因此徐云提前便给他打了个预防针,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眼见周善似乎有些意动。    徐云又从背包里取出了另一份文件,厚度比之前那份厚一点,也是此行的杀手锏:    “周院士,您看看这个。”    周善接过文件,如同先前看销售报告似的翻了翻。    片刻过后。    啪嗒——    文件掉落在地,散做一团。    周善却仿若没注意到一般,目光死死的盯着徐云:    “小徐,你们公司找到了本土驴,还是一对?”    见此情形。    徐云心中骤然一喜,不过表情还是尽量保持着平静:    “没错,一公一母,身体条件都非常的健康。”    先前提及过。    14年那会儿,杨焕明院士曾经组织过一次本土对驴基因表达体的测序。    在测序过程中。    研究人员们发现了大量专属于本土驴的未知情况。    比如lp表型和磷酸戊糖途径产物等等。(这是有论文参考的现实例子,为啥还有人说我为了让驴毛特殊编造的捏,doi10.13881/j.ki.hljxmsy.2021.02.0100/10.28502/n.ki.nkjrb.2014.007254)    就像咖啡豆里还有一千多种成分没确定一样。    确定一种成分是酸、盐、糖其实很简单,通过做质谱或许相性就行了。    但具体的成分分析以及生成途径,往往就是另一回事了。    你检测出了这种未知成分,但经费不够,唯一的选择就是把这个情况写成报告或者论文发布出去。    要是运气好也有人进行了研究,那么或许能破解其中的秘密。    但若是方向冷门,话题度又低。    可能数年甚至数十年过后,都不会有人给出答案。    而与杨焕明院士一样。    周善作为分子遗传学的专家,专业方向就是搞克隆和生物体研究的。    本土驴,其实也是他早先的研究项目之一。    然而可惜的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