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直播一开,在线种田 第122节  (第2/2页)
望向钦差所在的位置,忍不住瞧瞧这大官有几个鼻子几个眼。    然而,就是这不经意间的一次抬头,令他瞄见了钦差大人的模样,心中悚然一惊。    有没有人能告诉他,为何这堂堂钦差,竟会和走时还在家中玩剪纸的明哥儿,有五成的相似?    作者有话要说:    没想到就晚了几分钟(砸桌)    ——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    第110章    严之默的心中,一时掀起层层骇浪。    若说明哥儿与钦差眉眼相似,已经足够令人惊疑不定,接下来他听到的话,则更是让人遐想连篇。    缘由在于,面前的钦差,竟是当朝圣上的五皇子,据闻是如今唯一嫡出的皇子,现今已封为舒王,出宫建府。    本朝讲究立嫡、立长,也就是说,面前的舒王,很可能是太子的候选人。    这等身份,严之默想不通他为何会被选派为钦差,再被丢到这淮江以南,治理水患及疫病。    但皇家秘事,也非他这个身份可以妄议的。    严之默心道,自己当初穿越异世,开局便是在僻壤乡村,那时候哪里知道,竟还有和当朝皇子对谈的一日?    这令他不得不打起精神,谨言慎行起来。    现在钦差成了皇子,生杀予夺,无非就在对方的一念之间。    他当了这个出头鸟,虽做好了说不定会因此招惹事端的准备,但归根结底,还是能躲就躲。    舒王声音低沉沙哑,与其俊秀的外表反差颇大。    对方裸露在外的手背,看起来颇为粗糙,似乎覆盖着一层疤痕。    他看起来身量不算非常高大,可举手投足之间,确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气与威仪。    他手握严之默所献之策,反复翻阅,看起来爱不释手。    这份献策当中,严之默尚未提及疫病药方,但却提出了烈酒可以杀菌,此外,亦提到了口罩、肥皂两类东西的作用。    口罩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挡病毒传播,总比毫无保护要强一些。    至于肥皂,则便于医患们保持个人卫生。    舒王自然也是第一次听说口罩和肥皂,在听严之默细讲了一遍制法与功用之后,去寻一班会针线活的工匠,连夜赶制一批口罩,必须确保官员、衙役、大夫及已经收治的病人们,人手一只。    至于肥皂,严之默未曾给出制法,而是带来了成品。    本来这次南下,他就带了一批肥皂的样品,与这里的几个大商行谈了肥皂生意。    严之默拿出肥皂,其实就是一次试探。    他已考虑过,肥皂的配方虽然也是由自己带到这个时代的,但拿出来,也不影响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就像蜡烛,本已处处可见,可自己仍有办法另辟蹊径一样。    若是这位舒王不觊觎肥皂的配方,那么,或许便值得信任。    肥皂的样品递上,旁边立刻有人端上一盆水和一块干净的帕子。    如每一个第一次使用肥皂的人一样,就算是当朝皇子,    严之默注意到,从上来领命的人,对舒王的称呼来看,应都不是知府的属下。    再想及自从进来之后就没见过知府的面,严之默不觉有了一些猜测。    舒王似乎很快看透了严之默心中所思,敛了神色道:“知府办事不利,我已将他停职查办,待定罪后,朝廷自会遴选人才,派来补缺。”    没成想这舒王行事如此雷厉风行,严之默犹豫再三,还是暂且未说出疫病药方一事。    仅一次会面,还不足以让他信任面前这个,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皇位继承者的人。    然而他的献策,对于舒王来说,已是十分重要。    对方赏赐了他不少财帛,均被严之默婉拒。    直言此时,银钱更该用于救灾和防疫。    他而今早已不缺这些东西,今日前来献策,也是怀抱着希望淮江城的疫病早日解除,他也好和姚灼一道,早日回乡的心愿。    舒王听闻了严之默的初衷,很是唏嘘了一阵。    又因严之默不贪图财物,更对这个北地来经商的书生高看一眼。    这王爷看着严肃,却似乎也是个健谈的人物。    他询问严之默是来淮江做什么生意,在听闻对方是做蜡烛生意,且有将白蜡虫引去北地种植的打算后,十分意外。    “若此事成功,日后北地制蜡,就不必从南地千里迢迢运输过去,蜡烛的价格因此下降的话,也是造福读书人及老百姓的好事。”    他身为上位者,果然很快就发现了此事对于民生的益处。    “在我看来,虽在士农工商当中,商为最末,可一个国家的繁荣,却少不了商贾的推动。所谓人间烟火气,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商贾带来的。”    【这皇子还挺有脑子的,以后要是当了皇帝,应该是个好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