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民国之南洋明珠 第118节  (第3/3页)
说,要不下次你直接让永昌的女婿帮你炒?”    唐海生这个时候绞痛的心才好了些,虽然女儿说得有些天真,但是他做了叶永昌的老丈人,有了这层关系,大不了再跑两趟南洋,运几回粮。    唐太太的心口疼得厉害,自己跟叶永昌在一起这么多年,连孩子都给他生了,最后便宜了继女?    第114章    上海是叶应澜出生的地方,从mama去世,爷爷奶奶带着扎着白色蝴蝶结的自己坐船离开至今已经快十一年了。    记忆中的外滩,记忆中的南京路,还有记忆中的……叶公馆。    欧战纪念碑,二十四层楼上的自鸣钟……    叶应澜进船舱提了两个箱子出来,一个是她日常用品,还有一个里装的是给福根叔和阿妹娘姨的礼物。    自己走的时候还小,这么多年在南洋生活,她没想到福根叔和阿妹娘姨还这么记挂她。    “余太太,我帮你提。”一个男子走到她身边,帮她提箱子。    叶应澜感激一笑:“朱先生,麻烦了。”    “哪儿的话!我这是举手之劳,你帮我的,才是大忙。”    “就把书借你抄了两日,哪里值当您这么说?”    “真的,这本教材编写得很好,对我很有价值。”    叶应澜把谢德元给的那套书带了出来,在船上咖啡厅看,刚巧遇见这位朱先生,他看见她的书,颇有兴趣,借来翻阅后,追问是哪里买的。    聊了叶应澜才知道这位是大学的老师,他们学校刚好要开机械课程,要编写教材,想用来参考。    因为是朋友送的,叶应澜也不知道哪里能够买到,他就请叶应澜借他几日,叶应澜跟他不熟,只能船上借他这么几天,他还真是从早到晚都在抄写。    等快到港的时候,他送还书,书里还夹了好几张便签,针对她笔记上的理解,给出了他的注释。    叶应澜有些惋惜,不能跟他多请教一二。    “请!”朱先生伸手。    叶应澜和朱先生一起下了船,走过通道,刚刚出码头,叶应澜远远就看见了余嘉鸿,这人在跟人聊天。    余嘉鸿也看见了她,立马快步走过来。    叶应澜跟朱先生说:“朱先生,谢谢!我先生来接我了。”    “您客气。”朱先生把行李放在地上,准备离开。    听见一个惊讶的声音:“大哥。你怎么认识余太太?”    “船上认识的。”朱先生说道。    余嘉鸿今天一大早就来码头了,先去兴泰轮船,巡查了一番,看时间差不多,他就来客轮下客这里,凑巧碰上了颜料商朱家二少爷。    当时,余嘉鸿让他们家把库存颜料放出去,朱老板真的把颜料全部放了,这几天果然德国的颜料陆陆续续到港了,颜料价格也开始回落了。    加上这次余嘉鸿在生丝上爆赚,现在他在上海滩算是一战成名了。    朱二少爷巧遇他自然是要想说几句。    余嘉鸿一直盯着出口,看见叶应澜出来,立马就往老婆这里来。    朱二少爷高兴得说:“没想到这么巧。”    “余太太在看一本机械原理书,我刚好要编写教材,就冒昧想她借来一开,因此认识。”朱先生温文尔雅,解释详细。    朱二少爷更是兴奋:“那可真是有缘,大哥,幸亏余先生提醒,我们家才能及时出掉颜料。要不一起吃个饭?”    “改日吧?我们今天中午已经有约了。”余嘉鸿说。    “也好,哪天来我家喝茶。”    朱二少爷这么说了,两家正打算各自回车里。    那位朱先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余太太,这两日,抄书我尽捡重要的抄了,既然大家认识,不知道能否多借两日?”    “当然可以。”叶应澜连忙拿起提包,给朱先生拿书。    朱先生接过书,高兴地说:“过两日,我一定送还。”    “不急,我应该在上海要待上一周左右。”既然大家认识,就真不着急了。    和朱家两兄弟分别,叶应澜和余嘉鸿一起去车上,上了车她问:“怎么突然说,要让我来劝三姨母女俩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