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8章  (第2/2页)
来,他们自然要熟练工。    员工对店铺的归属感建立尤为重要,所以他们会定期开展团建!    “归属感?”康熙双眼如同鹰隼一般看向了胤禛。    刚才星敏并没有在康熙的面前提到这些,当然是因为不敢提。    这全天下都是人家康老爷子领导的,你在人家面前谈人心的归宿,这不是欠刀子砍吗?    但胤禛是皇子,他可以说可以提,甚至这可以成为他的政治资本。    这是康熙一直都想要的东西,想要汉人依附、承认,可那些酸臭的文人都是硬骨头,宁死不屈。    甚至还有人考科举考上便走,还写书骂他,他为了得到民心,非但不能砍了这些人的脑袋,还得笑着装不在乎。    “依你之见,要如何才能让汉人对我大清有归属感?”    胤禛抿上了双唇,星敏对他说的只是团建,关于国家的这些都是他的看法和见解。    其实,对于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屈服不屈服的。    谁当皇帝对他们来说并无区别。    就像之前,福来被抓,百姓对皇阿玛感恩戴德,歌颂皇阿玛是个圣贤的君主,他们并不在意到底是满人做皇帝还是汉人做皇帝。    只要能让他们吃饱就是好皇帝。    难以解决的只是那些自以为品德高尚的世家或者读书人。    “让认同我们的百姓成为读书人。”胤禛非常严肃地说出这句话。    “你把圣训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康熙瞪着他,等他继续说,若是说不好……    清承明制,早在顺治年间便已开社学,百姓之子皆可入学。    “虽开社学,但教导他们之人并非我们的读书人。”很多人去社学教书,无非是为了躲避劳役,甚至是考不上功名才会选择去教书。    那样劣等的老师,如何能够教出好的弟子?    “社学为蒙学,我等兄弟蒙学之时,皇阿玛令我等熟读圣训以记先皇圣德,百姓蒙学之人,可知皇阿玛政令如何?”    如果是星敏听到胤禛说的这些话,说不定要惊掉下巴。    她可没有和胤禛说过什么思想品德书,什么新闻联播。    “皇阿玛日日殚精竭虑御门听政,勤勉至此,又有多少百姓能知呢?”胤禛说完这话,闭上了自己的嘴。    他有些后悔,这些都是他和星敏相处过程之中,从她的话中得到的感悟。    今日皇阿玛询问,他竟然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康熙心中自然非常震撼,勤政是他对自己做一个好皇帝的要求,是自身的修养。    他想要让大清强盛,想要守住祖宗家业必然要勤政。    “读书人,难道也不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