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1章 (第2/2页)
有不少。” “倘若天子有心也有余力,能多亲自筹措几次铨选或者制举,便能将其中的耽搁影响给抹消下去!”4 “阿菟,你说……” 等一等。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武媚娘忽然像是被一盆冷水给浇到了头上。 是啊,制举举办与否,这是天子才能下令的事情。 就算此前的那些,她当真能凭借着皇后身份对陛下做出谏言的方式,来提出改进措施,没有李治的准允,这数条改良计划都绝不可能有实现的机会。 她忽然无声地叹了口气,这才朝着面前的女儿问道:“阿菟你说,我这些想法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了?” 不!怎么会! 李清月才不觉得! 她此刻目光定定地看着面前之人。 如果说此前阿娘的聪明,都还只是站在一个辅佐之人的立场上,那么在方才说出那些话的时候,便隐约有了几分挥斥方遒的气魄。 这份气魄令她今日虽然只是薄施脂粉,也看起来好像在发光。 就算最后半句缺了信心,也并没有影响到她的魅力,反而让人越发清楚地看到,她正在思考与前进之中。 她当即振振有词答道:“阿娘字字句句均是有理有据,为何会说自己是不切实际。反倒是该当问问,为何弊病在前显而易见,却没人能想出这些办法来改善局势!” 那后半句话当然是有答案的。 正是因为世家垄断的局面,并没有因为科举制度的出现而彻底改变。 就连李治此刻平衡关陇贵族,所启用的也是关东世家罢了。 可无论眼下的局面里是否还受到种种限制,当这种改变从她口中说出,已是一种了不得的创举。 李清月又补充了一句:“我没有说谎。” “你啊……”武媚娘闻言,神情恍惚了一刹。 这语气乍听起来有些无奈,但谁能拒绝这样一个全力支持于自己的人呢。 她甚至又听到女儿补充道:“阿娘现在觉得这些不切实际,其实也没关系,说不定以后就能有机会将其实现呢……” “您想啊,我都能在大河漕运和修建天津桥的事情上帮忙了,阿娘的本事可不只在筹办亲蚕礼上。” 永徽五年的时候,王皇后尊奉李治的诏令,在长安城中举办了一次亲蚕礼。 去年,也就是显庆元年的三月,作为庆祝改元的其中一个标志,阿娘这位皇后也在长安举办过一次。 哪怕李清月并没有亲自瞧见前者筹办亲蚕礼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她却能从彼时内外命妇的反应之中看出这二者的区别,而这仅仅是阿娘在公众面前树立形象的其中一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