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3章 (第2/2页)
不会少,陛下要由谁来管理此地?” 没等李治开口作答,李勣已继续问道:“其二,百济故地被暂时平息下了动乱,但距离大唐太远,磨合适应大唐法令期间,难保不会再生事端,同样不是一块好管辖的地方。陛下是否要变更熊津大都督府的所属权?” “其三,新罗的金法敏以及倭国的那位中大兄皇子,都是因为大唐水师的震慑才被迫屈服的,但孙仁师的水师应该不会常驻百济,谁能把握好这其中的实时制衡?” “其四……” “行了行了,你先别说这一二三四了,也别觉得将话说直白了不妥。”李治打断了他的话,指了指天,“我都将谈话的环境放在这里了,自然是不会介意于你直言相告。” 当年李勣一度被打压得想要告老还乡,李治很清楚他在被逼问麻烦问题时候的想法。 所以此刻李勣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陛下的脸上透露出的,是一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神情。 他无声地叹了口气,直言答道:“若是陛下要问安定公主的情况,我只能说,这等战功,放在将领之中该封国公了,放在皇室子弟中更是要取贵字来封亲王,但我猜陛下不打算这样做。” 以公主身份封侯,或许还有前例。封王便是实在没有。 “但我觉得,陛下不能对其有所克扣,起码可以给安定公主一个更为实在的战功奖励。” 李勣顿了顿,继续说道:“此前她被敕封为熊津大都督的时候,朝臣反对的声音能很快被压制了下去,陛下是应该知道原因的。归根到底,那是因为不仅长史出自陛下的委任,就连参军都由陛下下旨敕封了,也就意味着,这个大都督并没有那么名副其实。” 他字字笃定:“可如今这份赫赫战功摆在面前,公主应当堪配开府了。” 李治扶了扶额头。 也不知道他这一瞬间的动作,到底是在阻挡本要落在脸上的雪花,还是因英国公的这句结论不合心意,所以避让开他的目光。 但在最后他还是转头问道:“英国公就如此看好安定公主?” 自打李唐建立以来,“开府仪同三司”就已经极其罕见了,也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变成了对于有功大臣的文散官头衔重赐。 可很显然,从英国公口中说出的这个“开府”,绝不是一个虚名! 按照李勣方才的那番话往下推论,他分明是在说,当熊津大都督府本就位于海外的时候,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官员自行委任的方式,反而容易控制住局面。 而这个开府的权柄,非安定公主莫属。 不过这样一来,虽未封王,在实际意义上却已差不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