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35章 (第1/2页)
娄师德自年少之时就有才思敏捷的美誉,狄仁杰在并州任职期间就已展现出了在评判政务卷宗之时的眼力,现在既然必须要救,那么他们就必须谋定而后动,绝不能草率行事。 “你在扬州任职期间,参与过平定当地的流民山匪叛乱,论起军事这方面我不及你,但我们姑且不从军事上来分析。”狄仁杰的目光沉静而犀利,“我们来看人心。” 他问道:“从太子和高将军为何会分开,又各自落入困境来说,这是由谁促成的?” 狄仁杰这个重点抓得相当要紧。 被高侃派遣出来的信使,本就是军营之中的高层军官,也是高侃认为最不可能直接叛逃的人,将高侃自领兵与太子会合到和铁勒两军对峙的情况都能说得很清楚。 也自然能被聪慧之人察觉蛛丝马迹。 娄师德顿时目光一凛:“阿史德元珍。” 他的表现太刻意了。 一个理智而才学出众的人,还是一个对于边境情况了如指掌的人,根本不可能因为太子决定了找人,就对他怀有多么深厚的敬佩尊重。与其说是他选择了为太子效力,还不如说,是太子成为了他的猎物。 但很可惜,高侃本身的长处在临阵交战,不在这种人事变动上的品评分析,便没留意到这个特殊的信号。 此人也只抓住了这仓促之间的时机做事,根本没打算拉长战线,便也无所谓这等破绽。 再加上,东。突厥的反叛也因为其首领阿史德契骨的表现,看起来毫无预兆可言,便更容易让人放松了警惕。 但被狄仁杰先一步抓住了这个解谜的绳索,一切就很清楚了。 算起来,也确实是那批东。突厥人最有机会办成这件事,又在将李贤拿下之后领兵折返,蹲守在了郭待封的必由之路上。 狄仁杰继续说道:“第二个问题,若真是东。突厥人杀了郭待封的话,他们现在有机会直接凭借着万余兵力进犯边地,为何不做?他们又为何不打算直接将太子作为人质,而是将其送给了铁勒?” 娄师德沉吟须臾,答道:“因为他们图谋甚广。” 铁勒多滥葛部驻扎之地,曾经是属于东。突厥的领土,距离当年的突厥牙帐并没有很远。这意味着,他们若想复起,就需要从这里重新召集曾经的部众。 此外,东。突厥内部恐怕并非人人都要反唐,若是以突厥兵马大举南侵,直接成为唐军的首要进攻目标,对他们来说有害无利。 他们起事很快,行动却需要稳。 从长远的角度分析,他们杀了郭待封,确保铁勒人能解决掉高侃,就已经足够了。 接下来,就应该先看唐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