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2节 (第2/3页)
就算是楚军能力爆炸,国力强盛,但是要攻打并解救这些地方上的华夏遗民,然后顺手占领这些地方,需要的时间少说也是以十年为单位啊。 —— 去年夏天开始,罗志学持续对部堂高官层面对人员进行更换,让不少高官们也是听担心的,也就是等到了今年二月份过后,随着黄诚宣调任江南巡抚之后,罗志学才是逐步停下了对高级文官的频繁调动。 这让很多人松了口气,不过即便如此还是不敢放松。 哪怕是郭全书这个参务大臣也不敢! 结束了御前参务会议后,被罗志学骂了一大通吏治不行的郭全书回到了自己的吏务部尚书办公室后,继续深思吏治问题,还有税务问题。 吏治整顿是必须的,但是以什么方向来整顿吏治呢? 这一点,陛下都已经直接给出了答案了,那就是从税务角度去整顿。 很快,郭全书就开始找来下属,让他们调查若干预定目标的言行,这个言行自然不是普通日常话语,而是政治言论。 但凡是批判过税收体系的,都是属于重点排查对象,然后找出几个品级足够高,又正式上书弹劾税制,试图颠覆帝国现有统一农业税、商税,重回税赋分开征收,展开徭役,恢复丁银,鼓吹商税不交或者三十税一甚至五十一百税一,还呼吁给士绅税务优待的伪明余孽! 找出来后怎么办? 直接调离原有职务,再安排到其他地方去名义上任职,实际上先闲置起来,免的影响各衙门的正常工作运转,尽可能降低负面影响。 紧接着就该大督察院那边上场了,让他们的御史们找各种证据,找到就直接抓人,该杀的杀,该坐牢的坐牢! 要整顿吏治,要扭转风气,避免伪明余孽渗透、腐化大楚帝国的官场风气,破坏帝国税收国策,动摇帝国统治根基,郭全书知道直接给各地方衙门发一道公文是没什么卵用的。 得先树立几个典型的案件,这样各地方的吏务厅,吏务处还有各处督察院的御史们,才能跟着做,知道怎么做,如此才能掀起一场浩浩荡荡,同时确保大方向不错处的吏治整顿。 必须狠狠的杀一批才能初步扭转因为接纳了大批伪明投诚官员、士绅读书子弟所带来的扭曲官场风气。 而要彻底扭转,郭全书估摸着要好些年了。 第384章 陈守林当官 就当大楚帝国陆军在两广以及闽浙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时候,金陵城内也是悄无声息的掀起了一场针对性非常强的吏治整顿风暴。 但是,身处风暴之中的部分人却是还不知道头顶上的天空已经乌云密布了。 陈守林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的他还在为升官而高兴,并因此而大宴宾客呢。 当然了,在宴请宾客的时候,顺手收上一些贺礼也是很正常的,这些贺礼折合下来也能有个几万两了,回头刚好让人带回楚北老家购置商铺等各类产业,充实他们陈家的根基。 看着礼单,陈守林面带笑容! 不亏自己当初果断投贼,哦,不,从龙了,自从在岳州从龙后,自己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从一个区区正八品的教瑜,变成正三品的司长。 而如今更是即将被被调任到水利部当右侍郎,从二品,吏务部那边已经来人做过象征性的调查问询了,不用几天估计任命书也就下来了。 对于这个调职,陈守林是非常满意的,虽然水利部在很多人看来只是弱势部门,远远不如吏务部、工业部、税务部等部门权重,但是他可是直接从司长这个职务上调任右侍郎的。 这可是属于京官的直接调任,甚至都可以说直接连升两级了。 只要在水利部右侍郎这个位置上稍微熬几年,然后顺势进为左侍郎是极有机会的,再不济也能外放到地方当巡抚。 这仕途啊,顺畅的很。 再说了,别人只觉得水利部没什么权利,在参务院里没什么地位,但是水利部里的油水却是一点都不少。 大楚帝国还是比较重视水利这些基础设施的,诸多以工代赈的工程,很多其实都是地方上的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不管是防洪还是灌溉都是如此。 而既然有这么多工程,这过手的钱粮自然也少不了。 回头自己好好cao作一二,这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