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第5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2节 (第2/3页)

别说获得学历了。

    罗志学很怀疑,如果有一天他要是说太监才能当官,这天底下恐怕要一夜之间多出来数百万计的太监来……

    这充分证明了,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什么才能让日子过的更好。

    以前只学个八股文就行了。

    现在呢,八股文还是要学——嗯,时文依旧是科举考试里的重头戏,就和后世高考的语文一样,依旧是大分项目。

    怎么说呢,读书认字写文章,这是基cao……连个公文你都不能读写,还混个屁的官场啊!

    但是数理化也不能落下,连基本的一些科学常识都不懂,那就是只会写文章的大傻子,当官就是害人害己。

    换句话说,大楚帝国对官员的选拔标准是:要能写一手好文章,同时还要能懂数理化的复合型人才!

    这也搞的大楚帝国的学子们,学业是越来越繁重了。

    很多学校里的年轻学子们,基本都是清晨背四书五经,上午学数学,下午学物理化学,晚上各种刷题……

    而且一个比一个拼,你挑灯夜读,我就来通宵刷题……你走路看书,我拉屎背数学公式。

    华夏的学子们,一向来都是很卷的!

    这卷着卷着,大楚帝国的社会里自然也就出现了一批精通数理化的人才了,这人才有了,科学基础的研发自然也就上来了。

    这也是大楚帝国最近两年科学基础的研究连续获得比较大的突破的缘故,工业发展也连续获得突破,各种新式工业产品涌现的缘故。

    早些年的时候,大楚帝国的新式教育都是在打基础的阶段,而所谓的工业也只局限在国防工业以及棉纺产业里。

    并且当时的工业发展,主要还是依托传统手段培养出来的工匠以及少数接触了西式学科的人才。

    而大楚帝国自身大量培养的人才,是在统一了国内后才逐步大量出现。

    毕竟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而人才的裂变也需要一个过程。

    能够在十几年时间里,弄出这么多科研人才来,罗志学已经是很欣慰了。

    也没枉费他高喊想要出人头地,就学好数理化这么多年。

    第603章 帝国绝不裁军

    大楚帝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强势扩张,短时间内就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这个回报自然就是丰厚的市场!

    尽管市场这东西是需要时间来反馈的,哪怕是大楚帝国强势开拓了东南亚地区的大部分市场,但是从备货再到运输然后销售,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但是从海外大量涌来的订单却是提前反馈,并让帝国上层获得了巨大的信心。

    承顺十三年冬,工商部报告,今年帝国的出口额,预计会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五十,更是比前年增加百分之一百零五。

    短短两年,出口额直接翻倍还有多!

    其中固然自然增长的原因,但是帝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强势扩张也带来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这些增加的出口货物,将会为帝国带来更多的黄金白银收入,并用以采购大量的各种海外产品,尤其是棉花、木材、硝石、硫磺等各种工业原料以及大米、香料、象牙等消费品,同时还能让大楚帝国的黄金储备逐渐增加。

    更重要的是快速增加的海外订单,和国内持续增加的内需订单,进一步刺激了国内工商界的发展。

    工商业发展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很多人甚至认为只要开个工厂,躺着都能赚钱……

    大量地主老财们,把埋在地窖里的金银挖出来,再加上持续大量抛售土地后收拢的资金投入到了工商业当中。

    工商业,成为了华夏士绅阶层们的投资热土,而不是和过去几千年一样,一有钱就购买土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