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73节 (第3/3页)
成为了印度巡抚驻地后,戈河县也是迎来了比较大的发展,汇集了不少大楚帝国的行政官员以及移民,此外也少不了西洋贸易公司以及军方的驻军人员。 为了确保这片地方的战略安全,大楚帝国印度的印度派遣军,常年在这里驻扎有三千多人的兵力,此外西洋贸易公司也有两千多人的武装雇员驻扎在这里。 这里还是印度洋舰队的重要海军基地所在。 发展到今天的戈河城,已经拥有了总数六万多人的军民,乃是大楚帝国在印度半岛里人口最多的一个殖民地,相对来说,其他地方的人员都要比较少一些。 今天,这个大楚帝国在印度半岛上最重要的殖民地城市迎来了一支很特殊,并且庞大无比的舰队! 一大早,港口附近的人口就看见了远处海面上出现了多艘船只的身影,而一些熟悉船只的人在很远就能够看的出来,来的这几艘船不是什么商船,甚至连武装商船都不是,而是那种专门的战舰。 并且是大楚帝国的战舰! 大楚帝国的战舰,除了早期建造的一些战舰外,后面建造的战舰,哪怕只是风帆战舰也很有辨识度,和欧洲的风帆战舰有极大的区别。 首先是船体普遍要比通吨位的欧洲风帆战舰更加修长一些,这是大楚帝国的战舰更加注重航速以及机动性,普遍采用大长宽比建造军舰的缘故。 不过更重要的是大楚帝国的战舰,上层建筑普遍低矮,一些极度注重航速的巡洋舰,甚至采用平甲板的船体。 不像是同时代的欧洲战舰一样,往往有着比较高大的上层建筑。 这里也不是说大楚帝国的战舰设计更好,而是对海战战术的选择不同而导致的结果。 同时代的欧洲海军,打仗的时候虽然也使用舰炮对轰,但是受限于舰炮的射程和威力有限,很多时候依旧会出现大规模的接舷战。 而在接舷战的时候,战舰的高度优势就很重要了。 但是大楚帝国海军因为更加注重舰炮的作用,过去十多年来奉行的在海战中直接使用舰炮摧毁敌舰,嗯,不是击沉,而是摧毁,使得敌人丧失战斗力。 之所以如此,哪怕是因为大楚帝国海军的舰炮技术更好,射程更远,命中精度更高,威力也更大。 最关键的是大楚帝国海军的舰炮,大规模采用新式榴弹,这些爆炸榴弹能够给敌舰的上层建筑以及帆装造成毁灭性打击。 依托榴弹,大楚帝国海军有信心在海战中把敌人的帆装摧毁,同时大量杀伤敌舰在甲板以及上层建筑上的有生力量。 如此情况下,大楚帝国海军自然就更加倾向于装备更多的舰炮,而不是抬高上层建筑了。 而要装备更多的舰炮,那么就要降低船只的重心,因此也不能搭建太高大的上层建筑。 同等吨位下,大楚帝国的战舰要比欧洲同行们的战舰搭载的火炮数量更多,也是因为这一点。 长宽比,低矮甚至没有的上层建筑,这是大楚帝国之前众多纯风帆战舰的重要特征。 但是今天过来的大楚帝国海军的战舰,和以往的那些纯风帆战舰也不一样,因为这几艘战舰的船体上,竟然有着一根高耸的烟囱。 港口里一些有见识的楚国人倒是知道,这来的是蒸汽战舰,不过没见过蒸汽船只的人倒是有些惊讶了。 蒸汽船只这东西,尽管在大楚帝国本土里已经相当普及了,但是在海外还是比较少见的。 这是因为大楚帝国海军之前因为煤炭补给、蒸汽机故障率等因素,在蒸汽战舰面试后的几年里,一直都没有把蒸汽战舰部署到遥远的印度半岛去。 蒸汽战舰跑到了印度,连煤炭都不好补给,出了故障也没法修。 哪怕是在南洋地区里,大楚帝国海军在早几年其实也没怎么部署,只在香料群岛战争里少量使用过。 也就是最近两年蒸汽机的技术逐步成熟,同时在海外的部分主要海军基地陆续修建了煤炭仓库,囤积了煤炭,并且还在海外的殖民地以及土著国家手里开采并收购储备煤炭,这才加大了蒸汽机战舰的海外派遣规模。 不过在执行印度战略之前,依旧只局限于在扶桑以及南洋地区,在印度那边的话,之前是没有派遣过蒸汽动力战舰的。 如今人们所看到的这几艘蒸汽战舰,还是第一次出现在印度洋里的大楚帝国海军蒸汽战舰。 那些常年生活在印度半岛殖民地里的楚国人,这没见过蒸汽战舰也是很正常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