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10节 (第3/3页)
量前朝余孽,遗老遗少们残留。 北方数省因为早年的战乱,人口少,土地荒废,早期基本都集中精力恢复民生,发展农业上了。 等缓过气来后,才开始跟进工商业,但是整体发展的速度依旧比较缓慢。 最终也就形成了罗志学在济南城里所看到的局面,堂堂一个省城,在交通设施以及建筑的面貌上,甚至还不如长三角的一个普通府城。 其工业发展也不咋地。 之前罗志学看到过报告,济南府的工商业产值,只有镇江府的百分之三十…… 这说的还只是镇江府……并不是苏州府、松江府这种大经济重地的府。 但是,这也是罗志学北巡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要亲眼看一看北方的发展到底有多落后。 同时向外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帝国打算在北方数省里投入一定的政策扶持以及资金扶持,决心搞好北方各省的经济。 在罗志学看来,北方各省还是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的,尤其是在铁路大规模开通之后,以往困扰北方数省的交通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物流成本下降,这些都对北方地区,尤其是内陆地区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山西那边的发展路子就是一个值得效仿和学习的例子,山西多山少地,自古以来就不是什么经济重地。 哪怕是到了大楚帝国时期后也是如此,很长远时间里山西那边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下,经济产值基本上依靠农业……有限的工业也都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工厂,主要生产普通工业产品,比如布匹,日用铁制品,小机械等,主要供应与当地的有限市场。 如此一来,工业自然发展不起来,哪怕早早就发现山西当地有大量的煤炭资源也是如此。 煤炭这东西,光有是没用的,还得能够挖的出来,还要运的出来,并且确保成本足够低,这样才能够大规模的开发并利用。 大楚帝国地大物博,这些年来发展的铁矿煤矿多了去,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矿山都值得投入重金进行开发的。 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地方,哪怕是有大量矿产也不会进行大规模开发。 因为运不出去……别说矿产运出去了,因为交通不方便,一些采购的中大型设备都运不进去。 山西的煤炭资源,早年就处于这种尴尬状况。 煤炭资源很丰富,但是运输不出去啊! 这种情况,一直等到山西大同通了铁路后才得到了改善。 从山西大同出发,运输煤炭的火车可以一路上抵达张家口,然后进入中原铁路南段,也就是河北段抵达幽州、天津。 天津是目前大楚帝国北方地区里第一大工业重镇,也是最大的煤炭需求市场,哪怕天津的边上就是唐山的煤矿,但是随着汇集大量重工业的天津,同时也是北方最重要的港口、铁路交通枢纽。 每一天需要的工业用煤、交通燃料用煤都是海量的。 此外天津还是北方第一大城市,光是城区的常住人口达到百万,加上周边县镇乃至郊区,周边地区的人口数百万之巨,民众烧饭煮水取暖用煤,也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字。 重要的是,天津里还是交通枢纽! 该地是中原铁路的北部终点站,东北铁路、草原铁路的起始站,三条铁路干线在这里汇集。 同时当地还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方倒是第二个站点,依托京杭大运河可以,各种货物人员可以轻松抵达山东乃至江北等地。 更重要的是,这里其实还是北方第一大海港,天津港的吞吐量是北方诸多沿海港口里最大的,放眼全国,也是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广州。 来自山西的煤炭,通过铁路运输抵达此地后,可以供应给当地的工厂,交通用煤所用,也能够扩散到周边充当居民用煤。 更重要的是,还能够通过大吨位的海船直接运输到南方各地沿海、沿江城市,尤其是长江三角地区。 目前大楚帝国里的长江三角地区,才是大楚帝国里煤炭消耗量最大的区域,不管是居民用煤还是工业用煤又或者是交通用煤,每天消耗的煤炭都是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当地自产的煤炭远远不够长江三角地带的消耗,需要从外地调运煤炭过来。 帝国内几个大型的煤炭基地,其产出的煤炭都能在长三角里看见,如江西萍乡、河北唐山、辽东抚顺、广东广宁。 如今嘛,还得加上一个山西大同。 整体上来说,大楚帝国的煤炭产业存在这北煤南运的情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